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名人养生 > 正文

名人养生 郑板桥的养生之道

2017-06-21 18:08:2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对于郑板桥大家熟悉么?相信很多人都是知识的吧,他在书画上面是非常有成就的,除了这个他也是活到古来稀的一位名人,在但是那个年代能够活

对于郑板桥大家熟悉么?相信很多人都是知识的吧,他在书画上面是非常有成就的,除了这个他也是活到古来稀的一位名人,在但是那个年代能够活到73岁是很稀奇的。那么他有什么养生之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养生的吧。

郑板桥的养生之道

一说起郑板桥,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是不陌生的,他是一位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名人,是一位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曾经做过山东范县县令、潍县县令,一直活到73岁。

俗称人活70古来稀,在那个年代,73岁已算是高寿。由于他古怪荒诞,狂放无羁,做事松松跨跨,穿衣邋邋遢遢,作画疯疯傻傻,一生糊涂到家,所以,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诗、书、画技艺精湛,堪称三绝。尤以画竹彰显了他“清为官,勤为民”的高风亮节。他以独特的糊涂养生享誉中州,被世人戏称为“糊涂老人”,这也是老先生养生方面的独到之处。老人家的一生有五大糊涂:

一是糊糊涂涂吃饭

乾隆十二年,郑板桥由于开仓济民的善举被告发于朝廷,被撤职罢官。离开潍县时,他雇了三头小毛驴,一头驮着简单的行李,一头驮着两夹板书和一个乐器,另一头由一名随从骑着在前面引路。郑板桥为官清廉,心系民生,老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与他们道别,并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回到家里,他在自家的厨房写了一副对联,内容是“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副对联虽直直白白14个字,但却说出了两层意思。一是反映了郑板桥清贫的家境,二也揭示了他对饮食的注重。他吃的是青菜萝卜糙米饭,喝的是天然水浸泡的菊花茶,用的是我国传统的瓦壶。郑板桥这种粗茶淡饭,不讲究,也不挑食,糊糊涂涂吃饭,从而糊糊涂涂地活到了古来稀的年龄。

古代医家和养生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清淡和素食对健康长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所发现的长寿地区的人,大多以谷类、蔬菜、瓜果为主食。如前苏联的格鲁吉亚有一个长寿地区和我国长寿之乡巴马,他们的饮食多以蔬菜、小麦、玉米为主。研究表明,新鲜蔬菜、干果、浆果等食物的生物活性极高,是延年益寿的可取食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控制肉食,多食一些富有营养的清淡食品,如豆油、菜油、青菜、水果、粗粮、豆类、海洋植物等,并能保持大便通畅,健脾益胃。

二是糊糊涂涂性情

郑板桥在60岁时为自己写了一副寿联,寿联的大意是:“当今之人,啥叫康宁?袋中有点余钱,坛中有点剩酒,锅中有点余粮,取几页陈旧纸张,狂放的吟诗高歌,高兴时就像个顽童。如此这样,就是活过六十还嫌不够;所以,人们要想长寿,就得早睡早起,耳无俗生,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平日里育花养柳随意穿插,一日情闲胜似两日,这样下来,不愁活不过一百岁。”这首诗说出了郑板桥糊糊涂涂的性格给他带来乐观、豁达、求实的态度,使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平和、喜悦,充满着美好宽慰的状态,这是他长寿的灵丹妙药。作为现代人,要使自己的性格“糊涂”起来,就要做到“五忘”。

1、忘掉容颜

我们以后还是不要总是着镜子,免得“旦见早起云鬓白,不知何时染秋霜”了。

2、忘掉年龄

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国家大事上;把自己的心思用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善事善举上;把自己的精力花在自己的爱好上,或作文作画,或养鱼浇花,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使年龄的概念淡化起来,使自己成为“老活宝”、“老小孩”。

3、忘掉恩怨

要把一生中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喜怒悲伤、挫折失误统统“糊涂”掉,不想它,不念它,从而使生命轻装起来。

4、忘掉疾病

老来多病,实属必然。二十年前人找病,二十年后病找人。年轻时花钱找病,年老时花钱买命。人到了老境就如同汽车到了大修阶段,所有部件都开始老化。既然事情已是这样,我们就不必老挂于心,有病就治,况且现在医疗条件优越,认真配合治疗,身体自然就会健康起来。

5、忘掉生死

人生生死死原本是很自然的事,天有昼夜,人有寿终。一个人要是天天怕死,终日里心神不宁,魂不守舍,怕真的离死不远了。

三是糊糊涂涂对事

郑板桥虽然一生坎坷,但为人处事,不为名利,不计得失,言行一致,忠实诚信。他写过“难得糊涂”一条字幅,上面有一段文字,内容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其实他所说的“糊涂”是指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修养,劝诫人们胸怀开阔,宽以待人。这种超凡脱俗的心理状态正是郑板桥长寿的秘诀。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实际上是一种大修炼,大造化,这和古人说的“大智若愚”的思想一致。

四是糊糊涂涂吃亏

郑板桥还有一条字幅是“吃亏是福”。这条字幅包含了深刻哲理,与“难得糊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不计得失,但求心安是郑板桥吃亏是福的核心思想和为人处事的准则。

五是糊糊涂涂作书画

郑板桥的书法洒脱豪放,自成一格,他练书法入了迷,以致于白天练,晚上练,连做梦都在练。一天夜里,他竟在梦中用手指在夫人背上划起来,夫人被惊醒,责备他:“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你为何不用自体用我体?”郑板桥猛醒,悟出“自体”二字。从此,郑板桥自创一体,别具一格。郑板桥的糊涂可真是大智若愚,大能无量。

由此可以看出,“糊涂”是一种意念,一种境界,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理状态。“糊涂”用在养神上,乍一看不雅,细品起来含意深远。“糊涂”养神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指在平时行为规范中,有意识不参与意义不大或价值不高的事情,不无原则的争执和较真,不计较鸡毛蒜皮,让脑筋和心情松驰下来。

从以上典故,我们不难看出郑板桥的作画原则和其大智若愚、洒脱豪放的性格。

郑板桥在创作的一幅画中曾题了这样四句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很明显,这是郑板桥坚强乐观的自我表白。

医学研究认为,练书法能达到静心养性、陶冶情操、美化心境的目的,而且在运笔过程中还能形成精神、动作、呼吸的一致性,对全身神经系统、内脏器官都能起到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各脏器的平衡,有益于延年。

作为社会中人,生活在复杂、日益变化的生活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不能正确对待,就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忧虑的情绪,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更大。一般认为忧虑产生的原因为三:一是无忧找忧。不仅为自己的眼前事前思后想,为自己的前途所虑,而且还为一些不该担忧的事忧虑不已,结果使自己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古时候有个人看到一个塔倾斜了,回来后茶饭不思坐卧不宁,担心说不定哪一天塔倒了会塌死许多人。后来忧虑到要死的地步。邻居们为了挽救他,到他的病床前劝他说,那塔倒在东边旷地上了,没有伤着一个人。他“忽”地一下起来,病好了。二是对面临的问题从坏的方面想得多,想得复杂而产生忧虑。三是胸襟狭窄,常常去计较个人得失,为一些人的琐事愤愤不平,而产生烦恼。

所以说,我们要保持乐观情绪,要驱除这些忧虑情结,就要学会“糊涂处理”,对于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一些容易产生忧虑的事情,如经济上的拮据,事业上的不如意,生活中的挫折以及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等,首先要做到心胸开阔,正确认识,从实际出发,以现实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积极想方设法加以消除。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和不容改变的事实,也要平静地加以接受,使自己始终保持快乐的情绪和心态。快乐是智者的人生观,郑桥桥一生快乐无忧,他因此成为大智者。快乐不是外界给的,要靠自己去创造。那么,怎样创造并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健康愉快地过好每一天呢?奉劝各位,从以下“八不”入手,以此吸取营养,修身养心:

一是不怀旧,忘掉过去,放眼未来,把握现在,始终保持“今天总比昨天好,明天更比今天强”的良好心态。

二是不生气,没气别找气,有气不生气,学会控制情绪,化解矛盾。

三是不攀比,正视现实,知足常乐,无忧无虑,心平气和。

四是不孤独,热爱生活,拓展兴趣,亲近他人,要念人之功,谅人之过,融入社会,其乐融融。

五是不嫉妒,不嫉贤,不妒能,大量大度,必须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始终保持为别人喝彩的好心情。

六是不动心,不动心才能养心,排除私心杂念的干扰,才能保持内心清静,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七是不消极,面对冷落和漠视,要坦然面对,心中自有阳光在,何惧黑暗悄来临。

八是不贪心,要知足克己,不妄想,不妄求,该得到的乐于接受,不该得的给也不要。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郑板桥“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的心态,也许能给世人的养生提供有益的借鉴。

郑板桥的养生“三道”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着名的画家和诗人。他一生坎坷,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经历过人生诸多不幸。他长期生活在贫困里,却能享年73岁,这与他的思想品格、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得福的处世之道

郑板桥为人处世,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他留给后人两条有名的字幅,即“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这既是他为人处世的信条、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也是他对人的劝善之言。

乐观的生活之道

郑板桥的思想开朗、胸怀豁达。他因荒年为灾民请赈而被罢官后,并未因此而忧郁沮丧,而是寄情于诗、书、画之中。他与知己、学者、名流相互唱和,题诗作跋合作绘画;或应邀外游,遍历江浙许多名胜,从不因官场失意、生活贫困而耿耿于怀。在这一段岁月中,他创作了许多有名的诗书画,如今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家的珍品。

书画的追求之道

书画爱好有益人的身心健康。书写作画是体力、脑力的统一运用。首先要端正姿势,运用全身的力量,提肘悬腕,使全身肌肉得到活动锻炼,舒经活络,起到了健身的作用;书写作画时又必须全神贯注,摒除杂念,集中发挥思维创作能力,追求创新。

郑板桥毕生追求书画艺术,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并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绘画艺术达到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

郑板桥养生五法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享年72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康雍乾时代,百姓的平均寿命应该是达不到72岁。也即是说,郑板桥跳出了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怪圈,因而才能历经三代皇帝,算是高寿之人。

在郑板桥给四弟的家书中,谈到了他的养生之道,那时他还在潍县做县令。家书是这样说的:来书言吾儿体质虚弱,读书不耐劳苦。功课稍严,则饮食减少;过宽,犹恐荒废学业。则补救之法,唯有养生与力学并行,庶几身躯可保康健,学问可期长进也。养生之道有五:一、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不用粥菜。二、饭后散步,以千步为率。三、默坐有定时,每日于散学后静坐片刻。四、遇事勿恼怒。五、睡后勿思想。

在家书中,板桥还谈到:余少年时代,不知养生,而今悔之已晚矣,渴望后辈力行之,则学优而身强,便是振兴之象。望我弟以此教诲子侄,持之以恒,获益良多也。

养生五法涉及到饮食、生理和心理的保健,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早餐吃粥是国人的传统。粥有多种做法,即可熬成白粥,也可加上菜叶、花生渣、玉米渣、红枣、枸杞、红苕等食材熬成各种风格不同的粥,这样就可弥补白米粥营养单一的缺陷。

饭后千步走,我看只有老年人坚持得比较好。因为他们时间充裕,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而散步是最安全的运动。长期坚持,照样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只是现在很多人出入都有汽车代步,上下楼则是电梯,根本就没有了走路的机会,因此一个个都大腹便便的,过早地就加入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行列。

至于每日静坐、遇事勿恼怒和睡后勿思想,更是对现代人有借鉴作用。参禅打坐,是修身养性的好办法,可以调节呼吸,暂时摒弃尘世的喧嚣,让自己落得片刻的安宁。遇事不要恼怒,遇事多想想后果,则可以避免很多纠纷。睡后不要胡思乱想,则可以让大脑得到好的休息,从而避免做梦。

结语:郑板桥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大家都应该之道了吧,那么我们不妨来学学他的养生方法吧,这样的话你也能够和他一样拥有好的心态以及长寿的哦。郑板桥认为,养生需要懂得有个自己的爱好,要有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