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 正文

孩子歪脖要看眼科

2017-06-23 11:06:5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看东西的时候宝宝的脖子老是歪到一边,家长在纳闷之余带孩子去小儿外科看了下,才发现孩子脖子歪,和眼睛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那么孩子歪脖子跟眼睛有什么关系呢?

目录:

第一章:孩子老歪脖 勿忘看眼科

第二章:4岁是判定儿童矮小的黄金分界线

第三章:避免三类儿童常用药的用药误区

看东西的时候宝宝的脖子老是歪到一边,家长在纳闷之余带孩子去小儿外科看了下,才发现孩子脖子歪,和眼睛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那么孩子歪脖子跟眼睛有什么关系呢?

孩子老歪脖 勿忘看眼科

小宇长得活泼可爱,可老是歪着脖子看东西,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带她到医院看外科,医生说颈部没有毛病,家长很纳闷。,说起孩子歪脖子,一般人都会认为孩子的脖颈出了毛病,通常到小儿外科就诊,殊不知歪颈子除了与外科有关外,还与眼科有关。这是因为斜颈包括两种:一种是肌性斜颈,也就是脖子上的胸锁乳突肌出现问题,即我们常说的“歪脖子”;另一种是眼性“斜颈”:因为眼睛上有一条眼斜肌,它管着眼球的运动,如果这条肌肉出现损伤,就会感觉麻痹,引起眼球偏斜,这是导致斜视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原因。

那么,本来对称、看东西清晰的两只眼球,如今一只眼球偏斜,就会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形成复视。患有复视的病人,看起东西来像是有重影,还常常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情况。大人出现这种情况,会马上去医院就诊,但是婴幼儿只能选择把头歪向一边,以减轻复视带来的痛苦,同时保证看清物体,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代偿头位”。很多人认为“代偿头位”的出现和眼部疾病有直接关系,所以又把孩子因为眼病引起的歪头称为“眼性斜颈”。导致这种病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孩子的眼斜肌先天发育不良,产伤及其他外伤,脑炎、脑膜炎及周围神经炎等。

肌性斜颈与眼性斜颈又如何鉴别呢?其实鉴别并不难,肌性斜颈的患儿胸锁乳突肌较强硬,遮盖一眼后斜颈不消失,而眼性斜颈患者,胸锁乳突肌正常,遮盖一眼后歪脖子现象随之消失,同时经眼科检查还可发现一些其他眼部异常。

通常,肌性斜颈的患儿如果歪头情况不严重,通过按摩、推拿即可治愈,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要手术治疗:如果孩子患的是眼性斜颈,就必须做眼斜肌的矫正手术,一般孩子1岁以后,就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了。

越早发现症状,越旱进行手术,治愈率越高,孩子的眼斜肌正常了,斜视问题得到解决,孩子自然就不会再歪头了。

4岁是判定儿童矮小的黄金分界线

专家表示,不论男女,判定儿童矮小都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这时人体内生长激素等的分泌已基本成形,从身材上可以初步看出是否存在缺陷。

2008年底,铁道部宣布儿童半票身高的上限从1.4米调整到1.5米。2010年,铁道部再次出台新规定,儿童免票的身高标准上限由1.1米调整到1.2米。两次调整的背后是国人不断蹿升的身高。据悉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平均身高都在增长,大概每10年增长1厘米。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长高,但偏偏就有些孩子长得慢,有的是先快后慢,身高不达标。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的身高?人体长高的开关到底藏在哪里?我们先来看看“身高俗语”透露出的一些身高秘密。

三岁定身高有一定道理。人的一生中,有两个“长个”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大概能长25厘米左右,以后每年长5厘米的样子,成人身高1/3以上是在2岁前长成的。第二个是青春期发育前,这个阶段一年可长8—10厘米。接下来,就是青春发育时的猛烈一跳,这一跳因人而异,大部分男孩能长30厘米左右,女孩长25厘米左右。

二十三蹿一蹿过去由于营养不良,造成青春期生长停滞,到青春期后期出现补偿生长,所以在个别人身上出现了“二十三蹿一蹿”的现象。其实,人到十五六岁后就不会再长个了,特别是骨骺闭合后就基本不会再长高了。

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这是一种误传。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父亲,35%来自母亲,其余30%则与营养、运动等因素有关。

早长晚长都一样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身材矮小只是晚长,过一两年就会跟上。专家表示,不论男女,判定儿童矮小都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这时人体内生长激素等的分泌已基本成形,从身材上可以初步看出是否存在缺陷。而长得过早危害更大,早熟的孩子就像一辆还没加满油,就抢先冲出起跑线的车,开始可能领先,但不久就会因为动力不足中途抛锚,最终被别的车赶上。早熟的儿童可能提前一年进入青春期,成年后的身高就会少3至5厘米。

避免三类儿童常用药的用药误区

专家提醒,6个月内婴儿发热时不宜使用退烧药来降温,而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贴退热贴等,能很快让孩子降温。

退烧药:6个月内孩子不宜用

退烧药是每个家庭小药箱中必备的药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主任任立红介绍,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体温高于38.5℃才有必要使用退烧药,低于这个温度时,建议家长进行物理降温。

目前儿童常用的退烧药主要有两种: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来说,连续使用不要超过3天。重复使用退烧药,最好间隔4个小时以上。如果孩子连续3天服用退烧药物,但仍无明显好转,就需要前往医院诊治。

专家提醒,6个月内婴儿发热时不宜使用退烧药来降温,而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贴退热贴等,能很快让孩子降温。

抗生素:非急性期不用药,要用就要用满疗程

什么情况下该给孩子用抗生素呢?任立红说,家长先要判断孩子病情,通常在细菌感染(血象高)的急性期需要用药,如果已经进入恢复期,还未开始使用抗生素,就不必再用了。急性期的关键判断点就是孩子是否难受,比如发烧的孩子退烧了,又恢复到活泼状态,就不是难受。

另外,抗生素一旦用了就要用满整个疗程,一般是5~7天,家长不能看到孩子病情好转就不用了。如果残留一些细菌的话,它会产生对这个抗生素的耐药性,每次用抗生素都不完全的话,最后会演变成超级细菌,到那时就没有药对付它了。

咳嗽药:止咳祛痰不宜一起服

关于咳嗽药,不少家长往往认为都是一回事。但专家提醒,“咳嗽药”明确分为两类,一类为止咳药(也叫镇咳药),一类为祛痰药。不同的病状用不同的药,两类药不宜一起服用。

祛痰药的功能是稀释或液化体内引起充血的分泌物,比如痰;而止咳药的作用是阻止身体反射或要咳嗽的欲望。“祛痰药和止咳药一起用,可使痰液阻塞在呼吸道内,痰内大量的病原体得以繁殖,会导致感染迟迟不能得到控制。但有些情况,如严重的咳嗽,特别是剧烈无痰的咳嗽,影响休息和睡眠,甚至使病情加重或引起其他并发症,这时则需要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少量服点止咳药。”任立红说。

还有一些兼有止咳、祛痰的中成药,如枇杷露、半夏露等,它们的止咳作用比较缓和,同时有化痰作用,可以根据病情选用。

结语:很多的时候孩子的身上有些不舒服的地方,他们自己并不能发现,所以家长们就一定要小心了,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反常当做正常啊!(文章原载于《家庭保健》,刊期:2012.05,作者:李世莲,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