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中医养生 > 正文

中医养生之道 秋季哪些食物更养生?

2015-09-12 23:28:2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中医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之久,它记载着中国历代人与病魔作斗争所留下的经验和理论分析,而且中医也是对人体副作用最小的医疗方法,那么中医的养生之道又有哪些?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瑜伽养生等内容。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

中医养生之道 秋季哪些食物更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 秋季哪些食物更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

眼睛总觉得干涩:熟地

在所有的工作人群中用眼最多的无疑是白领一族。而且很多白领工作者在感到眼睛干涩的时候,都会想到点眼药水来缓解眼睛干涩的症状,但是经常点眼药水的人,不但眼睛干涩没好转,而且还容易越来越干。

实际上,眼睛干涩也与气血不足有关。熟地甘温质润,可补阴生血,配上枸杞子,能养血明目,每天喝一杯,还能改善整体的疲劳感。

脾气焦虑易暴躁:黄芪

夏天刚过,北方特有的干燥感觉就来了,不但影响皮肤,还影响情绪,尤其是在大风天,更是让人心情不好。这些症状并非天气变化造成的,而是因为自身气血不足,难以抵御外界气温突变。

入秋后,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利肝养血的功课,比如黄芪就是一位好药材。黄芪本身味甘性温,有消肿利水的功效,而且还能补气。配伍沙参和枣仁,补气安神,能让你睡得更好,还会有心胸舒展的感觉。

一到晚上背就痒:生地黄

秋天皮肤容易干痒,而且睡得越晚这一问题就越明显。其实,这不仅是气候原因。如果气血不足,血液循环会变得迟缓,当血液无法把营养传达到皮肤时,就会出现瘙痒。清热养血的生地黄,在这时用格外有效。

手脚冰凉面色白:熟地黄

入秋转凉,很多女性有手脚冰凉、月经不畅、小腹隐隐寒凉、面色苍白等问题,让人感到无精打采。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都是对女性很好的药材。熟地黄味甘、性温,能养血补血、补肾护肝,而当归可止疼、补血、活血,加入益气的白芍和活血护心的川芎,就能变成帮你重拾好气色的四物养荣汤。

睡不好觉爱疲倦:桂圆

如果人的作息出现不规律的现象,那么非常容易让人滋生“想睡睡不着,想吃吃不下”的感觉,这可不简单的因为疲倦,更多的是气血不足多导致的。

中医养生保健

练呼吸

秋季养肺首先就要多做深呼吸。每天清晨起床先站在窗口,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吸气时,最大限度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吸要深长而缓慢,用鼻呼吸,每次深吸气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3—5秒,屏息1秒。每次5—15分钟,每天练习一两次。

吃银耳

银耳是滋阴润燥的饮食佳品,它润而不寒、甘而不腻、补而不滞的特性,正适合秋季的平补原则。银耳的食用方法有多种,最常吃到的是银耳羹。将银耳撕成小块,水发1小时左右,食用时取适量发好的银耳加适量冰糖(糖尿病人可不加)用水烧开即调制完成,也可加些梨、百合、大枣、枸杞等,滋阴润肺效果更佳。注意煮好的银耳羹不宜久放,隔夜的银耳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

吞津液

这里所谓“津液”指的是唾液。清晨洗漱后,可闭目静坐,舌轻舐上腭,待口中津液充满后,鼓漱36下,将津液分三次咽下,配合叩齿36次养生效果更佳。平时也可随时进行,长期坚持,可以缓解便秘等症状。

健步走

秋季最适合的户外运动首选健步走。健步走可增加肺活量,增强横膈肌肉的强度,提升肺部功能;同时排出体内废气,缓和慢性肺气肿和支气管炎的症状。

健步走以每小时5公里左右的步速最为合适,控制在1小时以内,不宜过度劳累,以感觉微微喘气为度。场所宜选择公园等草木茂盛、坡度较缓的空旷地带。注意应配合均匀的深呼吸,摆动双臂,大步快速前进。

秋季养生小常识

秋季万物成熟,果实累累,正是收获的季节。但是气温由热转寒,早晚温差较大。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生理活动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肌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阴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阴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些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宜早一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张。另外适当早起,做一些晨练,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又有益于肢体功能活动,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要适当“秋冻”

夏去秋来,秋风拂面,虽凉还不至于寒,人们还能耐受,不妨进行一点锻炼,逐渐增强体质,适应气候的变化。“秋冻”就是说“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肌体“冻一冻”,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

保持心态平和

秋季气温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万物开始萧条,人们情感容易悲伤,如再遇上不顺心的事,极易诱发消沉的情绪。因此人们的情绪通常不太稳定,心情烦躁。

秋季应顺应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但是“秋冻”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进入深秋时就应注意保暖,若气温骤降,一定要多加衣服。

要适当运动

金秋季节,秋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

但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即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也就是说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

应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来选择运动项目,如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练气功等。随着天气逐渐转冷,运动量可适当增加,在严冬来临之前,体质会有明显提高,大大增强抗寒耐冻的能力。

要护肤保健

秋季随着天气的变冷,人的肌肤不能马上适应这种变化,血液循环变慢,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细碎的皱纹,尤其是在眼睛周围。所以,秋季更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

除了要多饮水及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核桃、芝麻、蜂蜜、乳类等外,还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荷尔蒙的分泌与自律神经的平衡可因心绪的变化直接反映在皮肤上,因而皮肤的变化与情绪有很大的关系。此外,药物、按摩、化妆、面膜等美容护肤保健方法,不仅适用于秋季,其他季节也可采用,在秋季应更重视。

慢性病在秋季发作

秋季气候变化较大,若不谨慎起居,则容易使一些慢性病在秋季发作。尤其是老年人,体温中枢的调节功能减弱,对外界寒热的刺激反应较迟钝,若不及时增减衣服就很容易患病,如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适应不了气候的变化,加上花粉、尘埃、煤气、冷空气等过敏因素的刺激而使哮喘发作。

慢性咽炎的患者,由于秋天多晴少雨、干燥,容易发病。因此老年人在秋季,一定要注意防病保健,尤其是一些慢性病要防止在秋季复发。

在性生活方面,中医认为在秋冬之令,应注意顺应自然界主收主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这点对中老年人特别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阴气将由旺盛而趋向逐步减弱。故中老年人精力渐衰,是自然的趋势。中老年人节欲,以养肾精,可延缓衰老的过程,达到长寿目的。

通过上述的文章对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保健以及秋季养生小常识等有关知识的详细介绍,现在大家应该都已经对中医在秋季养生吃什么有了全新的认识了吧。如果大家喜欢360常识网介绍的知识,不妨在养生的同时,分享给你身边同样需要这些知识的朋友吧!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