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中医养生 > 正文

中医饮食养生的原则 你知道几点?

2015-08-23 13:13:08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自我国商代、西周以来,历代中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变革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中医食养的风格和原则,其特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医食同源,药食同源。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可见其中医饮食养生多受当今人们的欢迎。普通的食材也会有大的妙用,那么你了解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吗?今天360常识网将带你一起了解关于中医饮食养生中我们所需要遵守的原则。

中医饮食养生的原则 你知道几点?

十点中医饮食养生原则

一、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二、先食疗,后药饵

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迟,故先以饮食调治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因大多数老年(老年食品)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三、固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须从青、中年(中年食品)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甘味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四、应遵从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食宜细嚼缓咽,忌狼吞虎咽;宜善于选食和节制饮食,对油(油食品)腻、荤腥、香燥炙炒、浓醇厚味饮食更宜少进;淡食最宜人,宜清淡饮食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口,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坚硬或筋韧、半熟之肉品多难消化(消化食品),食宜熟软,老人更宜。

五、灵活选食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老人食补也要随季节变化协调,根据各季节特点,科学饮食,因时因地食补,春季多吃菜粥类的清淡食物,夏季多吃绿豆汤之类的甘凉之物,秋季吃些乳品类的生津食品,冬季用羊肉等以温补机体精气,加强人体适应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气不可干。

六、注意食物性味

食物的性是指寒、热、温、凉,味是指酸、苦、甘、辛、咸。寒凉食物有清热、泄火、解毒、消炎的作用,适合春夏季食用。温热食物有温中、补虚,除寒作用,不同味的食品其作用也不同,酸有收敛固涩作用,甘能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苦能泄炎坚阴,辛能宣散滋润、疏通血脉、运气行血、强筋壮骨、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咸有软结散结泻下作用,而淡味食品有渗湿利尿功效。老人要了解食物性味,根据需要进食。

七、适应个人特点

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生理状况、生活习惯都千差万别,对膳食要求也各不相同,老年人选用保健食品,要适应自己个特点,不断调整饮食,既不缺乏营养,又不致过度。否则,千篇一律用保健食品食补,会适得其反。如食用桂圆肉,有人能安眠,有的老年人则会失眠,同样的龟肉,有的老年人吃了神清气爽,有的老年人吃了加重病情。

八、以自身表现选食

人到老年,器官功能逐步衰退,各种疾病也会增加,选择食补食疗时,要根据疾病表现,按照“急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适宜选择食物,遵照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中医理论,善食善疗。千金难买春来泄,消脂排毒正当时。

整个冬天,大多数人处于蛰伏状态:深居简出、运动量减少,又偏好膏粱厚味之食物,一冬下来,体内积存了大量的脂肪和毒素。古语有说:“千金难买春来泄”,意思指的就是“春季消脂排毒正当时”。

九、饮食因人制宜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人体有寒、热、虚、实不同的体质属性,而所有的食物亦有温、凉、润、燥、补、泻的特性功效,在食物的选择上应当注意与人体的体质属性相适宜,所谓“相宜者养形,不宜者伤身”。

如虚寒体质的人,宜多吃温热食品而不宜生冷寒凉食品。如阴虚火旺的人,宜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而不宜温燥辛辣的食品等等。对此,历代养生学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十、饮食因时制宜

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必然会对形体产生重要影响。随四时变化而调整饮食是传统养生法中的重要内容。如:春季,万物萌生,阳气开发,此时应多食嫩芽萌生类食物以扶助阳气的升发;夏季暑热炎炎,阴津易伤,此时应多食甘谈清润之品,以清暑生津。 秋季气候转凉干燥,此时应少吃辛燥之物,多用温润养阴之品,以润燥养肺;冬季万物潜藏,气候寒冷,此时应少吃寒凉之物,多用温阳补肾之品,以护阳气。

以上十点中医食养的特色和原则,因合乎食养保健(保健食品)延龄之道,故读者宜深入领会,认真实践,必有所获。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