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 正文

疑病症,是心理不安的转移

2017-05-13 14:20:3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体检的时候发现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但是却总感觉自己身体的哪里有些小毛病,担心会是什么隐性病。小心自己患了疑病症。

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特殊的“病人”,他们主诉很多,自感症状很重,但各种检查均正常,药物治疗也不见效果。他们由于身体“症状”的存在而焦虑不安,担心可能存在某种疾病(通常为一些疑难杂症如癌症、传染病等),四处求医,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严重的可导致自杀。

其实,这种无病自忧也是病,不过它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度关注,对健康估计之坏跟身心情况很不相符,并处于对疾病的持续、强烈的恐惧之中。他们往往在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的情况下,经常主诉自己病症如何如何严重。

当医生检查得出否定结论时,疑病症患者常常断定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或不可靠的,总是往坏处想,因此,无法消除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和疑虑,其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另一些医院,以寻找“更好”“更可靠”的论断和治疗。

疑病症的产生有患者的个性因素,也有外界环境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疑病症往往是对因心理挫折而产生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转移,是自我因素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

如何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

第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

如果有病,要及时检查。要相信医生,相信医生的各种检查,要在”无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努力放下思想包袱,相信自己是健康的,轻装前进。千万不能不去看医生自己就对号入座。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疾病观,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转移自己对”疾病”的过分关注。

第二,通过自我暗示法加以调节。

当自己检查出没毛病时,要给自己暗示脱敏。比如可以给自己一些肯定:”我的身体其实是很好的,这都检查过了,没有什么问题,过去自己感觉到这儿痛那儿痛、这儿不舒适那儿不舒适,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缘故。”或是根据自己疑病的情况,写一些暗示性的语言,如”不必对自己的健康怀疑,我很健康”,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数日一次,其效果较佳。

第三,多参加活动。

积极加入到各种活动中,就会减少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参加自助爬山活动,参与到社区服务的工作中,或是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等,这样做,使患者注意力转移,减少疑病症发生的几率,并且对辅助治疗疑病症也有益。

现代社会,人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普遍感到存在着压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缺少有效的支持系统和恰当的宣泄方法,这种心理压力就有可能以躯体的症状表现出来而困扰人们。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