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 正文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少熬夜多睡眠

2017-07-05 15:48:5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怕冷,有的人怕热,这个是和个人的体质有很大关系的。而湿热体质的人,往往肝脏方面会出现疾病。你知道湿热

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怕冷,有的人怕热,这个是和个人的体质有很大关系的。而湿热体质的人,往往肝脏方面会出现疾病。你知道湿热体质的人应该如何调理吗?湿热体质的表现有哪些呢?赶紧来了解下吧!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养生原则

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减少熬夜的次数,保证睡眠质量。另外,有空练练气功、瑜伽、太极这些舒展筋骨和身体的运动,非常适合湿热体质的人。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衣着尽量保持以宽松为好。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

饮食调理 多吃芳香食物

湿热天气,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调理呢?武月萍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小方法,不妨试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湿热体质的表现

湿热引起“长痘”

一般人的印象中,长痘似乎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专利,其实不然,有很多人到30岁以后还在长痘,而且还不少,这可不是年轻的表现,而是一种体质,是体内的湿热在作祟。青春痘,在中医里面叫痤疮,根本的原因在于湿热导致痰凝血瘀,生成痘痘。如不及时调理,就会化脓,生成暗疮。

湿热体质之所以容易得这些,就是因为体内湿、热两种病邪太盛,机体出于本能向人发出信号,因此长痘或者化脓。这就好比水果在湿热的夏季很容易腐烂,而坚果,比如一个核桃,如果保持干燥,就可以保持很久。内因是湿热,外在表现是生痘,所以只是外敷某些药物或者护肤品是不能从根本体质上解决痘痘问题的。

湿热引起“口苦口干口臭”“小便赤短,大便粘滞”

有些人口苦口干口臭、容易胃胀,腋臭,性情比较急躁,也是因为体内有湿热。湿热体质的人,小便赤短(颜色深),大便粘滞,粘在马桶上都冲不掉。用中医的话来说,湿属于阴,热属于阳,二者融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要打架的。

湿热的人体就是湿、热二者厮杀的战场,无论哪一方力量更强大,战场所在都是元气大伤的地方。由于湿和热主要伤害的部位是脾胃,所以会有饮食不佳、口臭、口干等症状。脾的运化不好,必然影响排泄功能,所以会有小便黄赤、大便燥结或者粘滞的症状。

湿热引起“肝胆疾病”

胆囊炎患者通常会感到胸闷、腹胀、嘴里发苦、恶心等一系列症状。用中医的话来讲,其原因乃是情志不畅、肝气不顺、脾失健运,且体内湿热之邪旺盛。而简单一点说,则是因为身体中的湿与热高于常人,侵蚀了肝胆。其实肝胆的作用在于负责人体内的通泄,若是被湿邪与热邪所包围,则会导致通泄受阻,大便不畅等;若继续发展下去,则会造成小便赤短,前列 腺疾病与妇科疾病等。

湿热体质吃什么

一、鲜荷叶绿豆乳鸽汤

材料:干荷叶一角、绿豆四两、乳鸽一只、陈皮一角、盐少许

做法

1. 将乳鸽洗净,去毛及内脏。

2. 绿豆、陈皮浸透、洗净。

3. 荷叶洗净。

4. 将清水放入瓦煲内,煮沸后加入乳鸽、绿豆及陈皮放入瓦煲内,继续用大火煮开,用中火煲两小时。

5. 放入荷叶,加盐调味,即可。

二、鸡骨草煲田螺

材料:鸡骨草二两、田螺半斤

做法

1. 先用清水养田螺一至两天,勤换水去除污泥。

2. 斩去少许田螺尾。

3. 鸡骨草洗净。

4. 将清水放入瓦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用料,改用文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

结语:看完了文章,相信大家对湿热体质的调理方法一定都有所了解了吧。不同的体质,调理方法当然也要因人而异,只有对症下药,找到了正确的调理方法,才能有效治疗不同体质所引发的各类疾病。平时多了解养生方面的知识,对自己的健康是有很大好处的!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