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家庭生活 > 正文

男孩和父亲关系不好?心理分析告诉你这是为什么

2015-10-31 10:50:1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现代意义上的“弑父”,已经和肉体上的暴力无关,而是通过对父辈的质疑和反抗,得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确认自己的人格;更是解构权威,突破边界,开创新的疆域。

19世纪,一个叫弗洛伊德的shrink发明了一个“弑父情结”概念,也叫“俄狄浦斯情结”。认为男孩心里都想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并取而代之。

父亲与儿子

男孩和父亲关系不好?心理分析告诉你这是为什么

(典故来自古希腊一个叫俄狄浦斯的人:有人预言说他将来会杀父娶母,父母就把还是婴儿的俄狄浦斯扔掉喂狼,结果这孩子没死被人捡了去,长大了之后和从未谋面的生父发生冲突,杀死了他,之后因为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除掉了怪兽被推举为国王,娶了新寡的王后。后来国家遭到天谴,才发现原来俄狄浦斯杀死了生父,娶了生母。俄狄浦斯便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流放。)

男孩和父亲关系不好?心理分析告诉你这是为什么

那个年代的父亲们多数都不招待见,是建立在威权和暴力之上的存在,“俄狄浦斯情结”广受争议,但事实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共鸣。

弗洛伊德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四十出头,而母亲才二十出头。父亲已经和前妻有了两个儿子,甚至连孙子都有了,弗洛伊德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另一个儿子,经常贬低和打击他。对母亲来说,弗洛伊德却是她最重视最宠爱的一个。弗洛伊德和年老的父亲关系冷淡或者说互相厌恶,和年轻的母亲却非常亲密。弗洛伊德把自己对于父母的真实感受大方写进了他的《精神分析导论》,并命名为“ 俄狄浦斯情结”。

男孩和父亲关系不好?心理分析告诉你这是为什么(饱受争议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弗洛伊德)

19世纪末,现代的边缘。整个社会在上帝、政府、父亲等多重威权的统治下,维持着僵硬的秩序。压抑的下一代接收了多重的“父能量”照射,日后又把这些能量以不同的方式放射出来。这代人中出现了诸多的大师,疯子,独裁者及其信徒,更多的是战争中的炮灰。工业化的疯狂和荒谬将像古代史诗中的瘟疫一样横扫整个大陆。

一战爆发前夕,心理学家荣格常常出现幻觉,看到无数的死尸和血海,或者是寒潮袭来,大地被冰封,还有年轻人的尸体和圣甲虫。差不多的时期荣格还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和一个深色皮肤的人一起,在山谷里枪杀了站在用人的骸骨做成的战车之上的西格弗烈,中世纪德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的英雄。荣格怀着强烈的愧疚感,更担心因此受到惩罚。此时,一场大雨冲刷掉了所有痕迹,荣格不再担心因此被抓。荣格的解释是,被他杀死的西格弗烈代表了德国人理想中强加于人的意志。

男孩和父亲关系不好?心理分析告诉你这是为什么(荣格,弗洛伊德的弟子与反叛者)

荣格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对他说:“他为您及时的死去了。”

后来,在心理学界崭露头角的荣格认识了弗洛伊德,两人一见如故。弗洛伊德有意将荣格作为自己事业上的养子,也经常公开称荣格为自己的"王储"和“长子”。荣格却无意成为弗洛伊德的继承人,因为这样会有损他的独立性,而且他也“从来无意成为任何一个党派的领袖”。

荣格的亲生父亲及时地死去了,即使生前也从未将威权强加于他,已经成年的荣格更不可能去接受这样一个自封的代理父亲把自己作为他的续篇。如果荣格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继承者的身份,那荣格就无法成为荣格,只能成为类似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大家对后者的印象基本上仅仅是“弗洛伊德的女儿也是一个心理学家,继续了其父的研究”。

男孩和父亲关系不好?心理分析告诉你这是为什么

两人一起去美国讲学交流的途中,荣格谈起当时的新闻:在德国煤沼地里发现的古尸。弗洛伊德认为,荣格热衷于此事反映了他的弑父情结,弗洛伊德以荣格精神上的父亲自居,认为这反映了荣格针对他的“死亡愿望”,当场晕了过去。后来一次,在谈论埃及法老阿曼诺菲斯四世破坏父亲树立的石柱的时候,有人认为这反映了法老的仇父情结,荣格反对这种说法,这时弗洛伊德再次因为同样的原因昏厥。

其实两个人的成长环境非常不一样,心理学家的理论往往又来自于个人经历。弗洛伊德的父亲是威权的存在,弗洛伊德既憎恨也羡慕自己的父亲,一直希望推翻他,然后取而代之;荣格的父亲软弱善良,荣格了解父亲的弱点,并对他抱有同情。

弗洛伊德曾对荣格说: “亲爱的荣格,请您答应我永远不放弃性欲的理论。这是一切事情中最根本的。我们得使它成为一种教条,一座不可动摇的堡垒。” “堡垒”“教条”这样的概念对于荣格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对荣格来说,弗洛伊德提出这样的要求,对于两人的关系是致命的打击。

在荣格的梦里,弗洛伊德成为了一个衰老的奥地利帝国的海关官员,穿着旧式制服,郁郁寡欢。旁边的人说,是那死去多年的一位海关官员的鬼魂。“他是仍然不愿死去的人之一”。荣格对这个梦的解析是:海关,意味着边界,即两人思想上的边界,弗洛伊德是一个海关官员,他对荣格的思想进行审查,试图禁止他带入违禁品。

当弗洛伊德说,“我不能拿自己的权威来冒险” 的时候,他在荣格心里已经没有权威可言了。荣格认为弗洛伊德推翻了上帝,然后自己取而代之——同样专横、暴躁、自相矛盾。

另一位心理学家弗洛姆也说,“弗洛伊德反对现存的权威,但他自己想要成为权威。他本来就不想清除自己对权威的依赖和尊敬,他反抗的是那些不认可他的权威。而对于他选择的权威,他友好相处,特别是当他成为他们其中一员时。”事实上俄狄浦斯杀死了父亲之后也只是取代了父亲的位置,并没有做什么有别于父亲的事。

荣格幼年时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进入一个地下宫殿,看到一个安放在神坛上的巨大的阳具。他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感到恐惧,觉得那东西会吞噬他。终其一生,荣格对于男性的绝对权力,无论父权还是神权都保持距离,持怀疑态度。

到了晚年,荣格还写了一篇叫《答约伯》的文章,对上帝和约伯做了一次精神分析,而且指出,“献祭儿子”是《旧约》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创世纪》里,亚伯拉罕被要求献祭自己的儿子;《出埃及记》里,犹太人也被要求献祭他们的长子来获得恩典;《启示录》里面充满了不信教的妇女和儿童的死亡,上帝实际上是一个“脾气很坏,权力意识很强的老板”,或者这一切都是圣约翰的“暴力幻想”——不出意外这本书和荣格本人受到了信徒们的抨击和抵制,荣格对此无动于衷,并把《答约伯》视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男孩和父亲关系不好?心理分析告诉你这是为什么弗洛伊德的理论模型是,年轻强壮的新生代暴力推翻一个旧权威,取而代之,甚至变本加厉,如此循环往复。荣格则厌恶威权本身,追求不依赖于威权的和平和公正。很遗憾,人类历史上,弗洛伊德的这个模型虽然看上去愚蠢,却经常被验证,往往是推翻一个暴君换来另一个暴君,周而复始。荣格式的反抗,实质上的革命和改良则是凤毛麟角。

现代意义上的“弑父”,已经和肉体上的暴力无关,而是通过对父辈的质疑和反抗,得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确认自己的人格;更是解构权威,突破边界,开创新的疆域,建立更合理的新规则。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