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抗战纪实 老兵谭移生6发炮灭了日军一个中队
姓名:谭移生
出生:1916年4月初八(农历 )
祖籍:四川云阳(现重庆云阳县)
现居:岳阳市岳阳楼区
部队:原第79军98师
帘子掀开,谭移生老人从卧室走出来:一张黑亮的国字脸,一头稀疏的白发,一摞花白的小胡子,一副严肃的表情。第一眼,就让人觉得眼前这位抗战老兵年轻时,一定是个威严的军人。
伸手握手,刚劲有力,让人真不敢相信他已年届99岁。
他身后墙上高挂的一面红色锦旗,中间8个黄色大字“抗日老兵 民族脊梁”更村托出这位老人的豪气。
老兵所在炮团当年全国只有4个
2015年5月29日下午2时许,腾讯·大渝网“重走川军出川抗战路”一路小分队,从长沙市驱车140多公里专程赶到岳阳市白石岭村朱家组,看望我们在当地所能找到的年龄最大的川军抗日将士。
谭移生老人的几个儿孙热情地端来凳子让座,我们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后,大家聊了起来。
这位年近百岁的老军人有惊人的记忆,对70多年前的很多事情记得十分清楚,说话清晰,毫不含糊。
他说,“我是民国27年(1938年)5月被征入伍,先在工兵独立四团”,问他:这属于哪个军?他哈哈一笑:“这么久了,我哪里记得这么多”。
说到1939年开始打仗,他却记得很清楚,是在原79军98师独立炮兵团。他还特地补充强调说,“我们这种可以打海里面的船的炮团,当时在全国只有4个”,语气略显自豪。
他特别讲了一次战斗:1941年,他们用特级炮打了6发炮弹就把一个中队的日本兵全部消灭了。战后,上面当官的还发了30块大洋,另外还请他们排的20多个人吃肉、喝酒,饱餐了一顿。问及这个队伍人数和装备的构成,他说,他们一共有4门炮,一个班10来个人负责一门炮,单是抬炮架、炮盘就各需要4个人。他是班长,负责看瞄准镜。两个班是一个排,两个排就是一个连。打仗时,山上高处专门有观察哨负责观察,看见了敌人,就打电话,每门炮旁边都有一部方形的电话。大家接到“幺一、幺一”的 呼叫就知道是叫他们瞄准开炮。他边说还边做接电话的动作加以演示。其状十分形象。
后来,他们还参加了一些打日本军队的战斗,只是具体情况记得不是很清楚。
“日本人一对一打不赢四川草鞋兵”
我们经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后来,79军开拔南昌参加战斗,后又回湖南参加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又随部队参加常德会战、鄂西会战。后来又开往湖南宁乡整编。1944年调重庆飞印度(途径昆明巫家坝机场)驻蓝姆枷受训,当时一过那边就全部在一个大营房洗澡换衣服,全部换成美国装备,吃的是牛肉罐头、牛肉粉。
但他清楚记得,他们后来到了重庆,在白市驿机场坐飞机飞到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境。美国人给他们发了4门轻型炮,这种轻型炮,可以用汽车拉。在印度训练了3周,被编入中国驻印军炮兵四团,日本有两个师团,被他们打死了很多。
“日本人很怕我们四川的草鞋兵!打英国人,日本是一个对一个;打美国人,日本人可以一个对付两个;对我们中国的草鞋兵,他们一个对一个打不赢我们。”谭移生老人说。
他们在缅甸打了三个多月,然后又回到云南甘海子,负责守阵地。1945年,他们部队又调往长沙,结果走到半路就听说日本投降了,感到非常高兴。
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发军饷了,就开始要求补发军饷,不然就不走了。他说,当官的一路骗他们,先说到了贵阳就发,后来又说到了湘潭、到了长沙就发,结果一直没发。到了岳阳后,长官又说到了东北就一定发军饷。他们一起有十几个川军士兵就悄悄留在岳阳没走,后来就在岳阳定居了。
四川老乡本色不改豪气依旧
谭移生老人几乎是一口气讲了自己当兵的经历。随后,我们又问了几个日常打仗、生活的情况。他都十分快速地回答,非常豪爽。
问及他当兵时的待遇,他介绍说,在宜昌的时候,他是班长,一个月发一块钱,副班长发8角钱,士兵发6角钱。那时物价也低,一角钱可以买3包香烟。在缅甸时,是由美国人指挥,他也是上士班长,一个月发12卢比,相当于国内的24元。当官的待遇不一样,他们班长和士兵一样都是自己打草鞋穿,排长以上都是上面发鞋子。
“每个月的军饷怎么用?”我们问道。
这位老兵很爽快的笑着说:“打牌呀。”
“白天敢打牌吗?”
他连忙摇头:“白天要出操、训练、打仗,哪里敢打牌,都是晚上打。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吃饭都要吹号。基本的规矩还是有的。”
谈到逃兵的问题,谭移生老人说,班长、排长对士兵好的,逃兵就要少一些,不好的,逃兵就多一些,专门有人负责拦截逃兵。如果有人逃跑了,连长就会隐瞒不报,吃空饷。而上面的营长、团长知道这个情况,也没人来严格清理。
整个聊天,谭移生老人都十分坦率、真诚,回答问题很快。只是耳朵不好使,要大声说话,才能听清。
我们聊了近两个小时,这位四川老乡越说越兴奋,没有一点倦意。末了,我们同行的一个志愿者给他现场画了一幅戎装素描相,他接过来,仔细看了又看,边看边说,“画得很像、很像。”
一位来自云阳的志愿者对自己家乡的这位抗战老兵十分有情,临走前,给老人赠送了慰问金,以表自己的一番同乡情。
老人接过礼金连说:对不起了、对不起了。十分知情、知礼。并站起来,向我们一行志愿者举手行了一个军礼。虽然身姿、手势不是那么标准,但那气势、眼神还依然透出几分当年的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