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屈原跳江原因,原来是因为同性恋被抛弃而死?

2017-06-07 21:35:0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1944年9月,着名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了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在当时文坛引起一片

1944年9月,着名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了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在当时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并遭到多人围攻。孙次舟又撰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坚持自己的观点。作家朱自清同情孙次舟的观点,并请出着名诗人、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主持公道。

闻一多次年在《中原》杂志发表《屈原问题》,肯定了孙次舟对屈原的发疑是楚辞研究的重大发现:“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椿历史事实……”闻一多进一步阐明了此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们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即成为“文学弄臣”。当时各国间战事频繁,“忠君”远非时尚,“朝侍楚君,暮为秦僚”并不会招致非难,即使象提出“忠”与“孝”的孔子本人也频繁地周游列国,并不因不能专事鲁君而自愧。再说战国时代盛行崇尚男风,人们并不以此为惭,所以屈原在诗歌中自称“美人”,对自己的仪表多有夸耀,在诗句中对同性爱情作大胆表白,并不出奇。

2012年6月14日,而有一位叫喜力的网友在微博上公开倡议“将端午节作为同志情人节”,并列举出了端午节的历史、将其作为“同志情人节”的意义等,而其理由则是“屈原是同性恋者”,“屈原之死是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性社会学家方刚随即转发了这一微博,称“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屈原是一位同性恋者,并且因失恋自杀”,呼吁更多同性恋平权运动者参与到“为这一节日的‘正名’中来”。

当然,就如同微博上带“历史”两字账号的一贯表现,这个段子包含了当下很容易传播的男男、课本说谎、节日热点等信息,非常利于传播,然而其言论依旧是不堪一击的。我们秉着科学、认真的态度,来分析一下这个荒谬的地摊史料:

一、十八年后的投江

这个地摊史料最大的硬伤就在于,他们希望得出屈原殉情自杀的结论,从而夹带“课本用爱国愚民洗(和谐)脑”的私货,然而屈原自杀于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此时秦国再次攻楚,占领郢都,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消息传来,屈原重返郢都的希望彻底破灭,于是作诗篇《怀沙》,再次抒发忠贞爱国的情怀和“受命不迁”的崇高志节,倾诉了郁积于心头的苦闷,然后投汩罗江而死。此时,楚怀王已经去世十八年了。

二、 弄臣?闻一多是怎么说的

这个段子用了两位着名学者站街——孙和闻,然而孙次舟提出的观点是屈原是“文学弄臣”,在古代,弄臣和同性恋真的不能划等号。更为扭曲史实的是,闻一多先生原文的题目是《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有没有看见这两个字“敬质”,以下为原文,闻一多先生完全是限于纯学术方面的讨论,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甚至于就是“弄臣”这个问题,回归到严格的史实讨论,郭沫若曾连续发表了《屈原不会是弄臣》《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弄臣》两文,对孙次舟的言论进行了总结性的批评。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