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小霸王孙策墓被盗 铭文“万岁永藏”挖出大批宝物

2017-02-28 15:41:43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孙坚不只自己厉害,他的子女在三国时期也都是风云人物。《三国志》称,孙坚生四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东晋人虞喜的《志林》则称,“

孙坚不只自己厉害,他的子女在三国时期也都是风云人物。《三国志》称,孙坚生四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东晋人虞喜的《志林》则称,“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孙坚还有一女,名叫孙尚香。孙尚香是蜀国君主刘备的夫人,当年孙权想要回刘备“借走”的荆州时,听信周瑜的“妙计”,嫁妹与中年丧妻的刘备,但却中了诸葛亮的诡计,结果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这么算起来孙坚是吴国的“太上皇”,还是刘备的老岳父、蜀国的“国丈”呢。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志》上没有孙尚香这个人。

孙权是孙坚的二儿子,其哥孙策也是十分了得的人物。

《搜神记》里有这么一个说法,孙策、孙权兄弟在娘肚里时就有异兆。孙坚的夫人怀大儿子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孙坚听了夫人的说法后,喜不自胜地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

果如孙坚所言,兄弟俩都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非凡人物。

孙坚在攻打荆州时中了黄祖的埋伏被杀后,长子孙策承继父业。孙策未负父亲重望,广交豪杰,先后与周瑜、张昭、张纮等相识,在江东打下了一片天地,成为江东名副其实的“小霸王”。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上表奏准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公元199年,孙策率军大败宿敌黄祖,终于为父亲报了大仇。

孙策年轻美貌,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位标准的帅哥,时人称其为“孙郎”。他与周郎(周瑜)亲若兄弟,最后还成了裢襟,分别迎娶了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这段才子风流佳话,至今是一桩婚姻美谈。

陈寿《三国志》对孙坚、孙策父子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照这样发展,将来吴国的皇帝非孙策不可,不会有孙权的份,可惜孙策没有帝王命。公元200年4月,在外出狩猎时竟被旧仇许贡的部下行刺了,英年早逝,时年仅26岁。这样,父兄打下的这份帝王基业转到了孙权的手里。孙权称帝后,不忘记老大的功劳,“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他的墓因此被称“桓王陵”。但,“陵”是皇帝用的,孙权为什么没有追封这位应该当皇帝的老大为皇帝,将他的坟墓也升级为真正的陵?这却是一个谜。

相对于父亲孙坚墓地有三种说法,孙策墓地则相对明确,就是在今苏州盘门外原染丝厂内,名叫“吴王墓”,有一个很大的封土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都还在,在七十年代厂建厂时,觉得碍事,将封土堆挖掉了,孙策墓从此彻底消失。

当时从墓址发掘出楣石等文物,上雕龙、虎、人等形象,证明当年的孙策墓规格还是很高的。现在染丝厂也没了,原址开发成了高档小区,笔者在《三国大墓》出版前,曾请苏州当地的记者同行去原址拍几张照片,做为书中插图,最后是空手而返,当地文物破坏令人痛心!

不过,近年又有新说法,孙策可能另葬他地。1986年,在安徽省马鞍市郊雨山乡发现的当地人称“独有墩”的三国时期墓葬,推测是孙策的“桓王陵”。理由之一是,此墓的规制等级很高,排除下来,只有孙策的身份可以享用,且与孙策去世的年代相近。还有,在相距约400米的地方,1987年又发现了一座宋山大墓,疑为吴景帝孙休的定陵。(近来关于孙休墓近又有新发现,本头条号曾作介绍)

除了苏州、安徽境内有孙策墓外,在孙策老家浙江富阳,也有一座孙策墓,称为“桓王陵”。但笔者推测,此可能是纪念性质的衣冠冢,不会是孙策的真身墓。孙策到底葬在哪?笔者认为,苏州的孙王墓是可信的,当地史志上都有明确记载。西晋时,当地官员谢询上表朝廷,“为孙氏二君置守望冢五人”,进行保护。需要交代一下的是,苏州的孙策墓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盗,笔者在《风水三千后》一书中曾有讲述。

其中有一次是北宋徽宗赵佶当皇帝的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当地村民盗了孙王墓,挖出的墓砖侧面有铭文,上有“万岁永藏”四个篆字。另外,“得金玉奇器甚多”,有银杯子、金搔头、金X臂、瓦薰炉等,那银杯刚出土时,花纹仍亮闪闪的,但很快就风化变成了土;那薰炉里还存有灰炭。

很快事发,当地官员赶紧让人先把盗洞填埋起来。有一块碑石,断缺不全,仅余“中平年”三字。参与盗墓的村民都被逮到了,赃物被收缴,但那些宝物全让一个叫朱励的人贪了。此事在宋人滕宬《孙王墓记》及明人卢熊《孙王墓辩》中都有记述。

除了被盗,孙策墓还自然塌陷过。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一场秋雨导致坟塌陷了,露出了一个大洞,隧道中有一块石刻,上刻“大吴长沙桓王之墓赤乌三年”12个字,隶书。当时的知府沈揆接报后,“亟命掩塞,仍立石表其所。”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