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现15座成片古墓群 出土罕见明瓷枕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天灯村变电站工地进行施工时,一挖掘机突然掘出一个古墓。工人们在充满积水的墓室中,发现了一个造型精美的明代瓷器枕头。而在其后的施工中,古墓数量越挖越多,相关部门赶到后对古墓群实施保护。经考古专家初步鉴定,该处发现的是一汉、明大型墓葬群。本周,相关部门将对该墓群进行进一步发掘,揭开古墓之下尘封的秘密。
古墓群位于天灯村13组一个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土坡上,当地本来准备修建一个超高压变电站,但昨日中午,整个工地的施工都因发现了古墓群而停止下来,镇上派来两个民兵看墓。一李姓民兵说,等考古专家来发掘之前,他们会24小时在这里看墓。
发现古墓的工人易德忠不停地拿着相机转悠,见到记者他遗憾的说,“为了保护墓室,我们已按要求回填了泥土,恐怕在发掘完成前,你都见不到有着大柱子、梯步的墓室和精美的墓门板咯。”古墓群现场,记者只见到了未被封严的坟墓洞口,其上已经放置了大石板。墓里淌满了水,但没有异味。
墓旁则有一个半米大的圆洞,透过洞口,记者看到地下有40厘米粗的柱子和方砖铺成的走廊,一米多长的巨大石块排列规则。易德忠指着墓群一旁农田田坎里露出的半截砖墙说,这个雕刻过的石头,专家已经鉴定过是汉朝的。
易回忆说,5日下午3时许,挖掘机正在土坡上进行平整地面的作业。突然挖斗一下去,就挖出来几块雕着精美花纹的石板。泥层之下,人们发现了一个棕色瓷器。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其刨出,清理干净后看到这是弧形瓷枕,上面还雕刻有精细的蓝色花纹。
工人们觉得古墓里可能还有文物,所以不敢继续挖掘,转到另一个墓堆施工。没想到几铲挖下去,又一个古墓入口呈现出来。工人们又接连换了几处地方,往往是一锄头下去,一个古墓就冒了出来。
易德忠说,后来就没人敢再动锄头和挖掘机了,立即上报文物部门。5日下午,省电力公司、电力建设指挥部、国土局和龙泉文物局等部门就赶到,仔细察看后立即封锁现场,并说这是一个汉、明的古墓群,不能继续施工,等待考古发掘。
“这群古墓到底存在多久,谁都说不清。”在天灯村教书40多年的70岁村民陈庆水说,只知道墓群清末的演变,再往前就不知道了。
陈回忆,墓群的土坡被人称为“黄家山林”。陈庆水说,按照风水学这里是天灯村的龙脉,“黄家山林”则正好位于天灯村的龙脉正中。小时候,他就常听老人说该地最早的主人是黄姓家族,他们是湖广填四川时来到天灯村定居的。黄家是一个大户人家,土坡是他们的家族墓地,族人都埋在里面。清末时,黄家逐渐衰败。
民国时,这一大片土地便被当时的大军阀陈书龙买去,并转手租借给曹姓人家。随后“黄家山林”变为“曹家山林”,作为曹家的家族墓地。解放后,曹家土地被当地政府分给了当地群众,“黄家山林”便被当地居民作为公共坟地。几易其主后,山包便形成了坟中坟的景象。
龙泉驿区文管所所长方全明表示,这处高不过10余米,横切面积近千平米的小土坡,就是一座巨大的古墓封土堆,已现身的15座墓葬分别来自汉代至明代。根据墓穴的建造方式和石棺的材质,可以确定墓主多为古代时在此生活的平民。保存如此完好的民墓在成都平原很少见,这对研究中国古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文管所工作人员透露,墓室中发现的瓷枕头有可能是明代瓷枕,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在成都的考古中发现瓷器、特别是瓷枕的几率很小。至于墓群之下是否还有更多的宝藏?这些墓室的主人究竟是谁?对于人们的疑问,方全明表示由于发掘工作没有全部展开,这些谜题目前很难找到答案。本周内,考古队将正式进场展开发掘工作,届时希望能够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