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明代蜀王府华丽宫殿重见天日 出土五爪龙纹瓷器

2017-03-22 07:50:0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雕花石柱、琉璃瓦当、碗盘杯盏、一排密集分布的木桩、一条明代修筑的南北向大道……”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再次启动对位于成

“雕花石柱、琉璃瓦当、碗盘杯盏、一排密集分布的木桩、一条明代修筑的南北向大道……”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再次启动对位于成都市中心区域的东华门遗址进行补充发掘,经过近20多天的考古发掘,明代蜀王府后花园的初步轮廓已初现真容,目前已从该遗址发掘现场清理出宽敞的步道、水渠以及数量众多的瓦当和雕刻精美的石柱。此次明代蜀王府后花园的发现,对于研究明代皇室生活和当时的经济社会状态具有重大意义。

“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分封藩王镇守全国各地,其第十一子朱椿被册封为蜀王。“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面积38公顷有余……”现存资料对明代蜀王府的注解,显示它是明代藩王中最华丽的宫殿。

据史料记载,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开始,朱元璋就命令工匠在宋元成都城市旧址基础上,为儿子朱椿建王府,并参照京师皇城规制营建,故后世俗称“皇城”。蜀王府共有两重城垣,外为萧墙,内为宫墙,宫墙东到东华门街,西到西华门街,南到人民东路一带,北到东御河街一带。这座皇家建筑,园林精致优美,其中的“菊井秋香”被誉为成都八大景之一。

2013年,有关部门计划在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改建地下停车场,邀请考古队对此地进行考古勘探后发现,此地竟是始建于隋朝的人工湖“摩诃池”遗址。经过近3年的不断发掘,东华门遗址不断给人带来惊喜,摩诃池、明蜀王府宫墙基槽等文化遗存重见天日。

在东华门遗址发掘现场,摩诃池附近还有两条卵石小径。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工作人员易立说,从五代到两宋,摩诃池的水源逐渐枯竭。明洪武十八年,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于后蜀宫殿旧址修建蜀王府。明末清初,蜀王府毁于战乱。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蜀王府废墟上又兴建起贡院,只有西北隅仍残留少许水面。至此,历时1300余年,令南宋诗人陆游“一过一销魂”的“摩诃大池苑”消失殆尽,为后人留下无尽惋惜。

记者在东华门遗址发掘现场看到,一条明代修筑的南北向大道,宽10米,足够两车并行,可见蜀王府的奢华气派。埋藏在泥土中的雕花石柱、琉璃瓦当、碗盘杯盏,透露出王府昔日的辉煌。

考古发掘中,新清理30多米明代水道遗存,在水道之间,一排密集分布的木桩特别显眼,这应该和当时水面的亭台有关,是支撑水面建筑的基柱。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工作人员江滔说:“可以想象,当年王府贵族通过步道来到水榭歌台游赏园林的场景。”

“从功能分区上来看,这里还只是蜀王府的一个后花园。”易立介绍,修建蜀王府时,工匠对摩诃池进行了大面积回填,因此在考古现场出现的生活堆积主要属于明代。

经过考古专家初步认定,东华门遗址就是古代成都的城市中心,从汉代到明清,王朝兴废、城市演变都在遗址一带交替进行。江滔介绍,今后将在蜀王府后花园遗址往南继续发掘,寻找明代河道的走向,解析明代蜀王府的建筑方式。

近年来,来自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在内的数十位专家一致呼吁,要把东华门遗址这个“成都的根”保留下来,纷纷建议在东华门遗址的范围内修建遗址公园。目前,成都市对专家提出的修建遗址公园的建议已充分采纳,拟建设“成都中心”大遗址公园。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