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历程 忽必烈远征海外失败原因
远征海外
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至元十一年,侵日本遭遇飓风,无功而还。至元十八年,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汉军、高丽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队)从庆元(浙江宁波)浮海北进。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
至元十九年,遣唆都从广州渡海攻占城,连战逾年。至元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镇南王脱欢(忽必烈子)发兵侵安南(越南北部),命唆都从占城北上助战,南北夹攻。安南王撤离都城,其主力走匿山林,避免与元军决战;待元军疲惫,又出而攻扰。五月,脱欢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师。唆都战死。至元二十年、二十二年,元兵两次从云南出侵缅国(缅甸),至元二十四年,进至蒲甘,迫缅国定岁贡方物后退回。同年再侵安南,次年以粮尽师老北还。二十九年十二月,史弼、亦黑迷失、高兴从泉州起航出侵爪哇(印尼爪哇岛)。爪哇统治者降元,并请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打败葛郎王以后复举兵拒元,元军力竭退师。
两次远征失败分析
元军远征日本出师不利,并不是被日本人打败,而是被台风摧毁。忽必烈不重视气候对战争的影响,选择台风多发的季节进攻日本,结果使元军成为台风的受害者,导致十几万人丧生。
1274年11月,忽必烈因多次要求日本称臣均遭拒绝,勃然大怒,第一次发兵远征日本,他调集了战船近900艘,载着33000士兵渡海东征,在占领了几个小岛之后,于11月20日在九州博多湾登陆,日本军队顽强抵抗,当天战事胜负未分,到晚上突然刮起台风,当蒙古军队准备后撤时秩序大乱,不少船只被海水淹没,据记载,这次远征有13000多名士兵丧生。
第一次远征虽以失败告终,但忽必烈并不甘心。1281年7月,忽必烈命令蒙古军和高丽军共4万人,乘战船900艘为北路军,命令南宋降将范文虎率兵10万,乘战船3500艘为南路军,兵分两路东征日本。7月底两路大军先后攻占平壶岛、一岐岛等地。8月23日,正当元军再次在九州博多湾登陆与日军作战时,元朝的船队在平壶岛西南海域突然遭遇强台风袭击,没多久巨浪就淹没数百艘船舶。范文虎等将领慌乱指挥船队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有的战船折裂倾覆,有的碰撞毁坏,有的触礁沉没,被海水淹没的士兵成千上万,陆上残存的部队全部被日军消灭。这次远征的损失比上次更惨,有记载称,元军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军队和船只,还有记载称元军全军覆没,只有三人幸免于难。
忽必烈选错作战时间
忽必烈不了解气象是元军两次远征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台风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当时,台风掀起的狂涛骇浪可以吹翻任何船只。我国北部沿海和日本沿海的台风多数发生在每年的5至12月,而7至9月是台风多发季节。忽必烈对此毫不知情,第一次选择11月远征日本,第二次选在7月底渡海作战,结果两次都不幸遇上了台风,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