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正文

明朝历史明朝的锦衣卫真是古代的007吗?

2017-03-07 22:16:4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现在一提到“锦衣卫”三字,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即映出流行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锦衣卫官员标准形象: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檐走壁,武艺高强

现在一提到“锦衣卫”三字,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即映出流行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锦衣卫官员标准形象: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檐走壁,武艺高强,从事着保卫皇帝、暗护忠良、刺探倭寇、保国卫民等神圣而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堪比古代的007。但是,明朝的锦衣卫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举伞扇的仪仗兵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初设立的拱卫司,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卫队。洪武二年设立亲军都尉府,又以负责皇帝仪仗的仪銮司隶属之。洪武十五年罢设亲军都尉府,改成锦衣卫。这样,锦衣卫既继承了亲军都尉府的侍卫之责,又从仪銮司那里继承了在朝会大典或皇帝出巡时负责天子仪仗卤簿的职责。

按照明代兵制,地位最高的是中央级的五军都督府,有些类似于大军区;然后是类似于省军区的都指挥使司(都司);然后是相当于各地军分区的卫。明朝一般的卫有5600人,分为前、后、左、中、右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1120人。再分为十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112人,其中有2名总旗、10名小旗、100名士卒。

明朝锦衣卫排在亲军卫之首。亲军共二十二卫,包括洪武年间朱元璋设立的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锦衣卫等“上十二卫”和永乐年间明成祖增设的金吾左卫(原为燕王府的护卫军北平左卫)、金吾右卫(北平右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济阳卫、通州卫等十个亲军卫。此外还有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等“御马四卫”。这些亲军卫不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直接听命于天子,总的来说地位比其余各卫要高一些。明代守卫皇城和宫城的职责,多用上亲军二十二卫,特别是金吾、羽林等卫。锦衣卫并不负责皇城的外围警卫,而是在宫内担任入值宿卫职责,相当于皇帝的贴身护卫。

按照明朝的兵制,卫下面只辖五个千户所,但锦衣卫由于地位特殊,辖有十四个千户所(最多时达十七个),包括锦衣前、锦衣后、锦衣中、锦衣左、锦衣右五个千户所,以及上前、上后、上左、上中、上右、中后、驯象、旗手等千户所。

锦衣卫与其他卫一样,名义上的最高长官称为指挥使,是正三品官员,而且可以世袭。明代许多勋臣后代被授予该官职,实际上是不管事的虚衔。由于锦衣卫的特殊性,明代皇帝经常让都督、都督同知、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等一二品武臣掌领锦衣卫。在《明实录》中,可以看到诸如“左都督掌锦衣卫陆炳”、“锦衣卫掌卫事都督同知朱宁”、“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佥事臣袁彬”之类的称呼,这些人都是受皇帝信任的心腹密臣。

在锦衣卫指挥使之下,设有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卫镇抚(正五品)、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镇抚(正七品)、总旗(正七品)、小旗等官员。但是锦衣卫与其他卫不同的是,在总旗之下还有将军、校尉、力士三类特殊的人员编制。

锦衣卫的“将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将军,而是负责皇帝近身扈从的卫士的荣誉头衔,最初叫天武将军,后来改名叫大汉将军。其满员编制共有一千五百人,另有千户、百户、总旗等官员七人,统共一千五百零七人,自成一军,由侯爵、伯爵或驸马统率。凡遇到朝贺庆典,大汉将军要戴凤翅冠,穿锁子甲,悬金牌,佩绣春刀,值宿于奉天殿(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今太和殿)殿内御座左右,以及殿门、殿角、殿外丹陛和丹墀。

大汉将军的工作类似于仪仗兵,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任务,往往要从凌晨三四点钟一动不动地伫立到中午时分。在殿内侍卫的大汉将军不得挠痒、打哈欠、咳嗽放屁,身上也不得有臭气。明熹宗有一次破天荒上朝,看见身边的大汉将军站得稀稀拉拉,盔甲破破烂烂,衣服鞋子也是脏兮兮,还骂过相关的领卫勋臣。殿外露天肃立的大汉将军则要经受风吹日晒、霜冻雨淋,典礼完毕之后还要对身上的金甲进行擦洗保养,然后才能上交到左阙门(午门东南角)南边三间廊房的“金甲库”中储存。

皇帝常朝时,大汉将军也要在奉天门(皇极门,今太和门)侍卫。在皇帝出巡时,统领大汉将军的千户官要悬挂“礼”字号金牌,举着金香炉,作为仪仗前导。大汉将军从民户中选取,要求躯干丰伟,身长五尺三寸以上,还要勇武精壮,力胜三百五十斤,身体也不得有恶疾。他们每人每月领取两石口粮,每年发给红纻丝(缎)衣、红纱衣、红罗衣各一件,每五年拣选一次,可以升任总旗、百户、千户等官职。

校尉最初是仪銮司仪仗手的专有名称,后来纳入锦衣卫系统,隶属于锦衣前后左中右五所,每各辖十个司:轿舆司、擎盖司、扇手司、旌节司、幡幢司、班剑司、斧钺司、戈戟司、弓矢司、驯马司,其工作职能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负责这些工作的锦衣卫校尉每三天一轮换。

除了皇帝卤簿外,锦衣卫校尉还要负责皇太子和亲王的仪仗。比如在千秋节(皇太子生日)、元旦、冬至等节日时,文华殿内外要用锦衣卫校尉四百一十九,来擎执伞、盖、扇、戟、麾、氅、斑剑等仪仗。亲王离京前往封地时也要先拨给三百名锦衣卫校尉作为随侍人员,到封地之后再从王府护卫或群牧所的军士中选拨出三百名校尉。郡王受封后拨给三十名校尉,公主出府也要拨给锦衣卫校尉三名。校尉一般从民户中佥发,要求身强力壮,没有犯过错。校尉死后由儿子或弟侄替补。可以支取禄米,家属也可免去差役,所以有不少没有军籍的民户为了逃避徭役而投充到王府,充当校尉。

力士最初专门指旗手卫举旗的士兵,后来也隶属于锦衣卫系统,其地位低于将军和校尉。万历年间曾经规定锦衣卫的千户、百户和将军,凡侍卫三十年以上者,其儿子可以授锦衣卫总旗的官职,侍卫二十年以上者儿子可当校尉,侍卫二十年以下者的儿子只能当力士。而且都只准荫袭一辈,不准世袭。管理力士的机构是锦衣卫的上前、上后、上左、上中、上右、中后等六个亲军所。

“锦衣”之名反映了锦衣卫服装上的特殊性。明朝对皇亲勋贵百官平民的服色等级有严格的限制,不准逾等。明初有不少开国的公爵和侯爵就是因为“服色逾制”、“僭用龙凤纹”而被赐死的。按照明朝制度,锦衣卫的正三品堂上官可以着大红纻丝飞鱼服、佩绣春刀。所谓“飞鱼”其实是尾巴像鱼尾的四爪龙,“斗牛”是直角的四爪龙,“麒麟”是牛蹄龙形的动物(需要注意的是,明朝公侯伯爵和驸马身穿红色常服,胸前和背后有麒麟补子,其中的麒麟是通常的兽类形象,而与龙形的“麒麟服”不同)。有四爪而不做其他变形的龙,则被称为“蟒”。绣有这四种图案的袍服称为蟒衣、飞鱼服、斗牛服和麒麟服。它们不在品官的官服制度之内,而是属于赐服,等级极高,一般只有皇帝赏赐或奏请批准之后才能穿着。

赐服通常采用云缎、闪缎、云绢、纱、罗等高级衣料,以大红为底色(也有青、蓝、紫、沉香等颜色),采用织金、妆花等复杂工艺,胸前为龙头和龙爪,龙身绕过肩膀,龙尾甩到身后。大体来说,蟒衣是等级最高的赐服,之后依次是飞鱼服、斗牛服和麒麟服。值得一提的是,锦衣卫成员也不是全都穿飞鱼服,能穿飞鱼服的基本上属于锦衣卫军官,至于将军、校尉和力士,则根本穿不到飞鱼服。此外飞鱼图案可以用在圆领衫、直身、道袍、贴里、曳撒等多种服装上;飞鱼图案可以做成胸背补子,也可能是过肩的“通肩袍”;飞鱼可以带翅膀,也可以不带翅膀……总的说来就是没有固定的规则。实际上连明朝人也不容易分清这些区别,虽然明代历朝皇帝不断下旨禁止乱穿飞鱼、斗牛服,但皇帝自己也往往胡乱赏赐,导致情况越来越乱。

所谓“绣春刀”如今并没有确凿的实物传世,但许多研究者曾根据明代绘画,对其进行考证。大多数看法认为绣春刀的样式和明代常见的腰刀差不多,只是刀身较一般腰刀短小,而且全身有弧度,便于拔出和守刀,绣春刀最大的特点在于刀鞘上面有鞘裙,裙底织有排穗。此外,佩绣春刀并非锦衣卫的专利,留守卫、旗手卫等亲军都可以佩带,文武大臣扈从皇帝车驾时也会获赐绣春刀。

绣春刀最大的特点在于刀鞘上面有鞘裙,裙底织有排穗。

皇帝的情报局

锦衣卫是皇帝的贴身卫队,因此负有保护皇帝之责,由此承担了秘密调查和刺探情报的工作。锦衣卫设有南北两个镇抚司,其首脑称为“锦衣卫掌镇抚司事指挥”。南镇抚司掌握锦衣卫的法纪、军纪,同时掌管制造兵器的军匠。锦衣卫北镇抚司则负责在暗中秘密侦伺文武百官,同时还担负着监视藩王、反间谍等任务。《明史?职官志》中称北镇抚司的任务是“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

北镇抚司逮捕人的时候不需要经过外廷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法律手续,而是直接逮进臭名昭著的锦衣卫诏狱(也叫锦衣狱)。被捕者一旦走进诏狱大门,十分之九便无生还之理。锦衣卫执行侦察和缉拿等任务的部队则称为缇骑,由校尉、力士等低级军士充任,其人数在洪武朝只有五百人,到正德年间膨胀至六万余人。到嘉靖年间,还有外围线人十五六万。

有明一代,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被统称为“厂卫”。明武宗宠信的江彬曾同时领导厂、卫两大特务部门。此外东厂的掌刑千户和理刑百户都是从锦衣卫选拔过来的,其下面有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这就容易给今天的初学者造成一种误解,似乎锦衣卫是和东厂一样的太监机构。其实供职于东厂的锦衣卫成员并不需要阉割,其本人的官职仍是锦衣卫千户或百户,户口也隶属于锦衣卫军籍,但是工作关系属于东厂,在东厂办事,受东厂提督太监管辖。就好比现代的借调。当差遣的职务结束或者被免去后,仍回锦衣卫担任原职,今后仍在锦衣卫系统内晋升。

民国时期,特别是四十年代后半期,为了影射国统区的白色恐怖统治,锦衣卫“特务机构”的作用和威力被进步知识分子过分夸大了,其代表作就是丁易的《明代特务政治》一书。实际上明朝治国真正依赖的还是国家的官僚系统,而非厂卫。上有内阁六部,庙堂之事轮不到东厂和锦衣卫说话。厂卫就是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也拿不上台面,只能作为皇帝的鹰犬爪牙,行事必须依靠皇帝抬举。

另一方面,锦衣卫最重要的是缉捕、刑狱职责,情报收集只是一些延伸作用。其情报侦缉手段对朝中的重要大臣根本不具备威胁,自嘉靖年间的首辅夏言开始,明代历届倒台的首辅没有一个是被锦衣卫搞掉的,反而主要是靠言官(御史和给事中)与风宪官(都察院、大理寺、按察司)之力。不过,在明代另一项臭名昭著的制度“廷杖”当中,负责拿棍子打大臣屁股的是锦衣卫校尉,监刑的则是司礼监太监。不少忠言直谏、触犯天颜的大臣在挨廷杖的时候惨死在锦衣卫的棍子下。

在壬辰倭乱期间,锦衣卫还曾经派出名为“夜不收”的间谍,刺探日本军队情报。这一点也被如今的文学或影视作品过分夸大、并且进行传奇性渲染。实际上明代各地边防守军中基本上都设有名为“夜不收”的探子,在明朝前期和中期以刺探蒙古方面动静为主,后期则加强了辽东方面对女真的哨探工作。“夜不收”通常以本地人组成,能操本地语言、熟悉附近环境。总的来说,比起同时期的哈布斯堡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锦衣卫的对外谍报水平是很低的。

到明朝灭亡时,锦衣卫的情报侦察能力已经弱到了几近于无的地步。按照《明史?刑法志》和《明季北略》的记载,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前夕,锦衣卫对于京城“奸细潜入、佣夫贩卒为流贼所遣,无一举发”。甚至到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缢、老百姓纷纷避难,锦衣卫仍然在查禁京城沦陷的“谣言”,将“造谣惑众者”执送金吾所,而此时的北京城已经连坑厕里都是闯军了。

勋臣子弟的俱乐部

由于锦衣卫是亲军二十二卫之首,因此明朝功臣和外戚的子弟多赐予锦衣卫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百户等世袭锦衣卫官职,以示恩宠。比如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后代中,除了嫡长子世袭魏国公、定国公两支爵位外,其余诸子多授予锦衣卫世职。明朝时期,南京城南有“四锦衣园”、“六锦衣园”等园林,就是徐氏子弟的私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锦衣卫的职位有实任(管事)和挂名(空闲带俸官)的区别,授予勋臣贵戚子弟的的锦衣卫名分多为挂名的虚职闲差,而非实际职位。其中有些被称为“散骑舍人”,视八品官,每月支十六石米的俸禄。至于在锦衣卫中担任实职的勋贵子弟,要定期接受兵部的铨选,如果堪用,则仍担任旧职,如果不堪用,则免去实职,调为带俸官。

仔细区分的话,锦衣卫带俸官还可以分成“皇亲带俸原不管事”、“达官营操不管军政”等名目。比如明宣宗宠爱朝鲜进贡的美女吴氏,封其为贤妃,吴氏的弟弟吴安被封为锦衣卫带俸指挥使。吴贤妃生有一子,即景泰帝,吴安被这位皇帝外甥封为伯爵,但是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后,吴安再度被降为锦衣卫带俸指挥使。

除了勋臣外戚外,明初一些得宠的宦官,其父兄子侄也有被授予锦衣卫官职的,但不能世袭。不过,到明英宗时期,这个传统也在大太监王振身上破了例,他的侄子王林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官,太监高让、曹吉祥、蔡忠等人的侄子或弟弟也被封为锦衣卫世袭副千户。

顺便多说一句,到明武宗正德年间,这一弊政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太监的子侄竟然有被封为伯爵的,但在家仍替这些太监执仆隶之役,比如太监马永成的侄子马山被封为平凉伯,地位比一品官还要高,却穿着蟒衣、围着玉带,在马永成的家里浇花喂马。太监威风到这种程度,明朝政治之昏聩可见一斑。

明代承袭元朝制度,实行世袭户籍制度,包括民户、军户、匠户、灶户(熬盐)、医户、阴阳户、乐户,以及看陵的陵户、打柴的柴炭户、种茶的茶户、做买卖的铺户等等。除了皇室子孙、勋臣贵戚,以及职官、缙绅、生员外,所有的人都编为特定的户籍,应当服特定的差役。军户属于军籍,隶属于兵部掌管,要世代承担军役。在永乐年间,编入军籍的军户有两百多万家,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有明一代,军户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除了要承担军役外,还要屯田种粮,养马、采草,营造堤坝,转运漕粮。此外还往往被迫为总兵、指挥、千户、百户等军官充当私人差役,为其耕种私田,开窑烧砖造瓦,采薪烧炭,修建府第,甚至还要干割漆采榛、贩私盐、刺绣雕镂等私活。军户虽然不是贱民,但往往比贱民还要劳苦。

锦衣卫成员也属于军籍,但其中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正三品指挥使到正七品镇抚的九等官,多为世袭,可以作威作福;另一方面,由于身份固定、经济地位相对低下,因此也有不少隶属于锦衣卫军籍的子弟通过入仕、联姻等方式向社会的上层上升。万历末年担任内阁首辅的方从哲就属于锦衣卫军籍,其远祖在永乐时期曾任锦衣卫指挥使。

到明朝末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军籍卫所制度几乎完全崩溃,锦衣卫也不能幸免,与京师三大营一样存在着“占役”、“买闲”等严重弊病。还有一些心术不轨之徒看中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特殊地位,拿出二三十两银子,向锦衣卫官员购买“堂帖”,证明该人是锦衣卫某所的校尉,此后就可以借此身份敲诈勒索。

关于锦衣卫,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澄清。如今网络上多称锦衣卫的全称是“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甚至连维基百科也如此称呼。实际上查明朝会典、实录等典籍,锦衣卫的正式名称只有“锦衣卫”三字。虽然明代常以都督、都指挥使等官掌领锦衣卫,但从未授予锦衣卫以都指挥使司(都司)的地位,因此不能把锦衣卫等同于都司。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