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孙权晚年的三大昏招 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2017-06-03 18:21:2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东吴孙权,让曹操、刘备二位一世枭雄都无可奈何,曹操更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千古佳句!然而其晚年,围绕太子之位做错的三件事,把东

东吴孙权,让曹操、刘备二位一世枭雄都无可奈何,曹操更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千古佳句!然而其晚年,围绕太子之位做错的三件事,把东吴折腾的乌烟瘴气,等到尘埃落定,时间定格在280年,青盖入洛阳,一切皆晚矣。

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指孙和虽为太子,但却和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最终引发起朝中大臣因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而分裂而发生斗争。因为孙权独宠王夫人,所以对王夫人所出的孙和、孙霸两儿子感情难分彼此。由于孙权的纵容,助长了孙霸觊觎太子之位野心。太子的拥护者没有坐视不管,鲁王及其党羽并非善类,双方的斗争或单挑、或群挑、或团战,煞是热闹。(公众号:三国往事)“太子帮”陆逊上疏要求回京,当面“论嫡庶之分”,要求孙权把孙霸请出皇宫。陆逊当时在朝廷和军中享有崇高威望,他一发话,其他支持太子的大臣,纷纷上疏,要求皇帝明确太子与鲁王的嫡庶之分。虽然陆逊的谏言是合理正确的。但是孙权却不批准,使得孙霸的气焰更为嚣张。于是,鲁王这一派开始反扑了。针对陆逊等人的诋毁行动开始了,造谣污蔑,无所不用其极,历数陆逊二十条罪状!虽然孙权仅仅只是派了内侍对陆逊仅仅是训斥了一番。但是将陆逊的外甥以及太子的近臣全部流徙蛮荒之地。陆逊知道后,忧愤难当,第二年就死去。东吴的中流砥柱就此倒塌。

再说孙和,夹着尾巴做了多年太子,却被两方势力明争暗斗。一是“鲁王党”在明处找茬。二是同父异母的大姐全公主,又在暗地里使绊子。全公主觉得孙权过于宠爱王夫人(孙和生母),一直耿耿于怀。孙权生病,太子为老爸祈福,顺便到某个妃子的家里坐了坐,全公主立马告发太子不诚心。同时她又告诉孙权说,王夫人见您生病,不但不伤心,还面露笑容。一句诬告,孙权就信了。(到底女儿的爹的小情人啊,说什么就信什么!)最终,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7岁的孙亮做了太子。再后来孙亮被孙峻所废,孙休继位后又对孙綝杀伐,吴国在帝位的斗争中伤痕累累,白白消耗着自己的国力。

孙权终于下决心废太子之前,还要看看大家是忠于自己还是忠于太子。孙和刚被软禁的时候,朝臣们的反对意见此起彼伏,特别是以朱据为代表那些武将,更是齐刷刷的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但是孙权不去反思女儿的小报告是否正确,废孙和是否合适,而是将目光聚焦在唯已故统帅陆逊马首是瞻,跟皇帝的意见倒相左,眼里没自己这个皇帝的这些文武群臣身上。(公众号:三国往事)结果,孙权将反对的文臣满门抄斩,尸体扔进长江天堑死不见尸;武将各杖打一百,发配大边疆地区。屠刀一举,在朝群臣再不敢说一句话。

在为《三国志》做注的时候,裴松之评论道:“孙权横废无罪的儿子,是亡国的征兆。”孙权晚年曾打算复立孙和为太子,他老泪纵横地对陆抗说:“如果陆逊活着,我还愁什么!”(早知如今,何必当初呢?)看他为孙亮选的两个辅政大臣,就知道东吴有能力的大臣已经绝迹了:诸葛恪,非安邦定国之才;滕胤,循规蹈矩,智谋不足。此二人都不是辅政的料,很快东吴就引发内讧,诸葛恪、滕胤立即被杀,孙峻掌权。从此东吴国力日渐日衰,二十年后为晋所灭。孙权晚年如果没有这三大昏招,情况会怎样?以陆逊为首的“太子帮”辅佐孙和,吴国必定不会内乱;陆逊、陆抗父子,都是一代名将,对抗晋朝足足有余;朱据轻财好施、文武全才,此时文臣武将集集如云,国力必定蒸蒸日上。至于问鼎中原,九合诸侯,一统天下又何尝不可!然而,历史哪儿有那么多如果呢?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