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好杀戮的成吉思汗信奉谁宣扬的“好生之德”

2017-05-15 22:45:0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丘处机是个什么人 说起丘处机,喜欢金庸作品的人对他尤其不陌生。但小说毕竟是小说,丘处机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丘处机

丘处机是个什么人

说起丘处机,喜欢金庸作品的人对他尤其不陌生。但小说毕竟是小说,丘处机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生于1148年,这个年份,正是宋末元初。当时中原大地上南宋和大金经过百年的征战,均已疲惫,于是各自占据南北两地,相对和平共处。西北还有个被称为西夏的小国,偶尔跟大宋闹点小别扭。而在他们身边,强大的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带领下,像一头熟睡的狮子一样正在悄悄醒来。生活在这样复杂的环境里,每个人的生存能力都要超过其他朝代,而丘处机显然又是众人中的佼佼者。

丘处机19岁出家,跟随王重阳学道。这位王重阳创立的道教全真派,主张佛儒道三教合一,教人诵习《道德经》(道教)、《般若心经》(佛教)、《孝经》(儒家)等经典作品,这样就把当时中国人的几乎所有信仰都给收进来了,无论你信奉哪个,在他这里都能找到对应点。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海纳百川的教派很有与时俱进的意思。丘处机为避孔子的名讳,曾将自己的“丘”姓写成“邱”。王重阳有七个著名的徒弟,即传说中的“全真七子”,分别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师徒相交三年后,王重阳病逝。丘处机就又跟着他的师兄马钰学习。

1174年(金大定十四年)8月,丘处机来到皤溪(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部),在此地潜修七年,然后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六年。这期间,他“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独坐”,生活极为清苦,但“静思忘念,密考丹经”,潜心于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广交当地文人学士,由此获得了巨大的世俗名声。在师兄们纷纷过世之后,丘处机成了全真派的掌教人,并迅速推动了全真派的发展。而1188年(金大定二十八年)3月,丘处机应金世宗召,赴北京,奉旨塑王重阳、马钰雕像,并主持“万春节”醮事,更让他从一个民间道人进入主流社会,成为南北各国达官贵人极力要结交的对象。

1216至1219年间,南宋和金朝政府屡次诏请丘处机赴朝,但他都坚决推辞,没有前往。与此同时,远在今日新疆一带的成吉思汗也向丘处机发出了邀请。丘处机考虑了一下,答应了下来。

长春真人西游记

丘处机为什么厚此薄彼,拒宋金而应蒙人?是欺软怕硬?还是看到了蒙古人要统一天下的大势所趋,所以西瓜偎大边?这些都无从考证了,我们从能看到的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成吉思汗找丘处机是要跟他谈养生,希望他能提供点养生秘诀什么的。而他要去劝成吉思汗“止杀”。他在出发前写了一首诗——《中秋以诗赠三太子医官郑公》:“吴越楼台歌吹满,燕秦部曲酒肴盈。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中原南北都过得好好的,干嘛要动刀动枪?我到成吉思汗那里去,就是要劝他“罢干戈”。而从丘处机以前的诗句中,我们也不难寻到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徒劳形。安得大千复混沌,免教造物生精灵。”人家西游是取经,他西游是去布道,传播普世价值,其使命感何其强烈。

丘处机亲自挑选了十八个弟子,跟随成吉思汗的钦差刘仲禄一路西行。农耕社会,战乱频仍,真正的驴行对于一个七十三岁的老人来说是何其艰难之事。丘处机的徒弟李志常在其《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中以游记的形式记载了整个过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读读。这部写实性作品虽然不如以唐僧为主人公的那部《西游记》故事性强,但其文笔生动,信息量大,记述所经山川道里及沿途所见风俗人情,非常详细,是研究13世纪漠北、西域史地及全真道历史的重要资料。

大概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一行人马终于追上了成吉思汗的脚步。此时成吉思汗的大兵已经打到了今天的阿富汗境内。见面之前,丘处机提出“道士见王者不跪拜”。丘处机名满天下,能亲自来见个面就已经让成吉思汗倍儿有面子了。对于这样的请求,成吉思汗慨然应允。

和成吉思汗三次论道

《玄风庆会录》一书中对丘处机和成吉思汗交谈的内容有详细介绍。两人先后三次论道,主要还是丘处机讲,成吉思汗听。

丘处机先是宣讲了“去暴止杀”的道理。告诉他养生之道重在“内固精神,外修阴德”。内固精神就是不要四处征伐,外修阴德就是要去暴止杀。“凡将帅来谒,必方便劝以不杀,人有急必周之,士有俘于人者必援而出之,士马所至以师与之名,脱欲兵之祸者甚众”。要有所敬畏,“敬天爱民为本”。此即被后世极为推崇的止杀之说。

接下来,丘处机又向成吉思汗讲了治国之道,论述了治理好中原地区的重要性:“普天之下,所有国土不啻亿兆,奇珍异宝比比出之,皆不如中原天垂经教,治国之术为之大备。山东、河北天下美地,多出良禾、美蔬、鱼、盐、丝、蛋,以给四方之用,自古得之者为大国,历代有国家者,唯争此地耳。”山东是他的老家,因此他特别强调要“恤民保众,使天下怀安”,减免中原地区百姓赋税。关于养生,他提到“清心寡欲为要”。

其实,这些内容现在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历代经典著作中多有论述。但从后世的记录中,成吉思汗非常认可他的观点,称呼他为“神仙”,感叹“天赐仙翁,以悟朕志”,并让丘处机专门给蒙古权贵们做了个讲座,传播以上内容。可见同样的内容从丘处机嘴里说出来一定有特别的感染力,亦即,他的表达能力一定超乎常人,条分缕析,让人信服。

一生都在杀戮征伐的成吉思汗怎样会信奉丘处机推广的“好生之德”呢?这跟刀光剑影打打杀杀看似背道而驰。其实,从哲学角度讲,如果哪个方向走到了极致,便会对相反的方向产生向往和敬畏。所谓真理的两极是也。强悍如成吉思汗者,刀头舐血几十年,见惯了人头滚滚,在逐渐麻木的同时,心灵也不可避免会留下创伤,甚至对仁慈产生向往。因此,两个人找到切合点其实也不难。丘处机要说服的正是一个刀头舐血的人,而不是一个扫地不伤蝼蚁命的人;成吉思汗等待的,也不是一个和他同等强悍的武夫,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可以抚慰他心灵伤痕的人。人的心灵,是多么神秘的东西啊。

止杀令的疗效

那么,丘处机劝慰成吉思汗止杀的效果到底如何?此后的历史证明,实际效果并不大。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照样千军万马,大兵压境,该杀的杀,该砍的砍,但在对百姓的态度上应该有所软化,因为有统治的必要。不过,这次见面确有一个很大成果:成吉思汗封丘处机为道教老大。“掌管天下道门大小事务,一听神仙处置,宫观差役尽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护卫”。最重要的是,成吉思汗免除了道院及道众一切赋税差役,因为有了这个特权,很多无路可走的人就可以投靠到道观中来,算是给乱世百姓提供了一条可以求生的道路。

丘处机也抓住机会,在黄河流域大建全真教宫观,“自燕齐及秦晋,接汉沔,星罗棋布,凡百余区”,并广发度牒,收留流民。很多道教其他派别甚至佛教寺庙也挂起全真旗号。《元史·丘处机传》称:“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濒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至今称道之。”也就是说,他至少实实在在地救助了两三万人,而被救的这两三万人繁衍生息,儿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许你我就是他们的后裔之一。这比起务虚的玄奘师徒来,他的西游显然更务实,更有效。

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儿不停地捡起岸边水洼里的小鱼,用力扔向大海。有人问他干什么,他说在救鱼。别人说这么多鱼你根本救不过来,况且有谁在乎呢?孩子回答,起码被救的这条鱼在乎。想来,当年因为丘处机止杀之言被救出的人,都会在乎他的善良和仁慈。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