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 武周的顶梁柱也是唐朝的大功臣
狄仁杰很多朋友都是从电视剧中了解到此人的,历史上的狄仁杰是唐朝初期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他,唐朝很可能只能延续三代而亡。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在这样的家庭里,狄仁杰受到的教育是严格而良好的。他一长大成人,就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授汴州参军。狄仁杰当上参军不久,就被人诬告。幸好中央派来的巡视官员阎立本为其洗去冤情。
阎立本发现狄仁杰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把他推荐到并州都督府去当法曹。狄仁杰在法曹任上认真学习,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为他不久迁任大理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高宗凤仪元年(676年),狄仁杰被任命为大理丞。大理丞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院长。狄仁杰上任后,在一年之中,将在狱中拖延了很久、涉及一万七千多人的案件,全部审理得明明白白。按当时的制度,大理丞审完案子作出判决后,要讲涉案人员的家属叫来,问他们是否服从判决。谁也没有想到,这一万多人的家属,居然人人称是,没有一人表示反对的。狄仁杰由是名声大振,时人称之为“平恕”。
狄仁杰能以铁面法官的形象青史留名,还在于他为伸张正义,不顾生死冒犯皇威。当时有两个人,一个叫权善才,任左威卫大将军;一个叫范怀义,任右监门中郎将。这两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砍了李世民坟墓昭陵的柏树。这一来唐高宗不答应了,下旨要将二人处死。狄仁杰得到命令却不执行,反而上奏道:这两人罪不当死。唐高宗一听,龙颜大怒,对狄仁杰说:这两个人砍了我父亲陵墓的柏树,使我成为不孝之子,我一定要杀了这两个家伙。
狄仁杰据理力争:汉朝时有人盗高庙的玉环,汉文帝想诛杀盗环者的九族。廷尉张释之认为处罚太重,就问文帝道,盗了玉环就诛灭九族,那么有人若盗了长陵的一抔土,还有什么更重的刑法来处置呢?于是只把盗环者杀了。如今将犯不死之罪的人处死,而且只是仅仅因为误砍了一颗柏树就要杀两个大臣,后来的人们将会怎么来评价皇上您呢?唐高宗认为狄仁杰说得有理,就放了权善才和范怀义二人,而且还认为狄仁杰是个好法官。没几天,他就将狄仁杰调任侍御史,任务就是纠核中央各部的官员。
狄仁杰对于唐王朝的最大功劳,还在于他兴复唐皇室的活动。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把国号改为周,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李家的天下变成武家的天下。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武则天想立侄子武三思为储。对此,当时已升任宰相的狄仁杰当廷回答武则天说:我看天底下的老百姓并没有忘记唐皇室的恩德。比如匈奴进犯边境,皇上您下令叫梁王武三思到市面上去招募勇士,梁王招了一个多月也没招满一千人。您又令庐陵王李显代替梁王武三思,庐陵王不到十天就招到了五万之众。如今要立太子,非李显不可。武则天听后十分气愤,只得作罢。
一次,狄仁杰向武则天进言:你若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李显是你的儿子,那么你百年之后,仍可在太庙里享受李氏后人的祭祀,这个荣耀是无穷无尽的。反过来,你若立侄儿梁王武三思为太子,可从来没有听说过侄儿当上皇帝后,会把姑妈供奉在太庙里的,您也就没有资格再在太庙里享受后人的祭祀了。
狄仁杰的这番话说到了武则天的痛处,然而到手的李家天下又要还回去,武则天心有不甘。她嘴硬地斥责狄仁杰道:立谁不立谁这是我家里的事,你就不要来掺和了!狄仁杰沉着地应答道:皇上就像是人的脑袋,而臣子们就像是人的手脚一样,本来就是不可分的,何况我还身居宰相之位,像立太子这样的大事,我敢不闻不问吗?武则天终于感悟,派徐彦伯到房州将庐陵王李显迎回,并立他为太子。
长寿元年(692年),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将他逮捕入狱。当时法律中有这么一条:一审问就承认谋反的,可以在死罪中减轻一等。古时,即便同是死罪,那死法也有很多种不同,诸如缢死、斩首、凌迟等等。来俊臣原以为对付狄仁杰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不料一审问,狄仁杰就立刻招认道:谋反是实。
这大大出乎来俊臣的预料。来俊臣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就一面上报,一面将狄仁杰收监,只等武则天一批复下来,就可将狄仁杰处死。于是,对他的监视也就放松了。狄仁杰趁机将被子拆开,撕下一块布来,将自己的冤情写上,然后夹在棉衣里,借口送棉衣回家去洗,将棉衣送回家。
又偷偷告诉儿子拆出诉状,直接向武则天告状。武则天看过诉状后召狄仁杰问:你既然有冤,为什么又承认了自己谋反呢?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道:要是我不承认他们诬陷我的这一罪名,哪里还有机会来申冤啊!狄仁杰此次被冤一案,涉及人数多达七人。由于狄仁杰的机智周旋,这七人方得死里逃生。
狄仁杰逝世于圣历三年(700年),享年七十有一。武则天悲痛不已,长叹曰:朝廷从此空了!宣布废朝三日,以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