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曾与张学良筹建东北空军:出资购三架飞机
飘零65载后,终于归来。“冯庸将军墓落成暨骨灰安放仪式”在沈阳举行,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冯庸的海内外后人近百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在沈阳市龙泉古园的绿树丛中,朝向台安、北镇方向并列着张学良的衣冠冢和冯庸墓。按其遗嘱,冯庸墓“坟前树花岗岩碑,高三尺,宽二尺,厚一尺,正面刻‘冯庸墓’三字”。“冯庸墓”三个字是促成此次冯庸回归的著名辽海文化学者初国卿特意从颜体碑帖中辑出来,端庄厚重。
冯庸外甥张文琦昨日表示,整个过程不容易,他代表为国家为民族付出一切的先驱者后人表示感谢。
对话
骨灰盒装双肩包里上飞机跨海峡
北国网、辽沈晚报:冯庸墓回归有一些契机吧?
初国卿:2010年秋季,听冯庸外甥张文琦说他舅舅的墓地原在台北,后来因为要建小学校,被政府征用,于是只好迁出,现在舅舅等几个人的骨灰还放在台北淡水附近的一座灵骨塔内。
北国网、辽沈晚报: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曲折,是如何达成的?
初国卿:2010年深秋,我在与冯庸先生的外甥张文琦先生聊天时了解到冯庸先生墓地的情况,并提出能否迁回大陆,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与相关部门和协会,省内多家墓园进行联系沟通。最后还是得到辽宁省殡葬协会会长江登云和沈阳龙泉古园总经理任凯的大力支持,决定将冯庸墓迁回沈阳,落葬于龙泉古园。
北国网、辽沈晚报:如今,冯庸先生在飘零65年后终于归来,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初国卿:在这三年时间里,存在着种种偶然必然,我由衷地感到落叶总要归根。
北国网、辽沈晚报:说说迁回来时的一些细节吧。
初国卿:今年6月,我和张文琦一起赴台湾。在台湾,原打算就冯庸回归沈阳之事召开一个在台东北故旧人员座谈会,但考虑到冯庸晚年低调行事,此次回家,还是悄悄来去,不张扬。于是冯庸的骨灰盒就装在双肩包里,由今年近77岁的张文琦先生捧在胸前,上飞机,跨海峡,到沈阳,一路安静地走进了龙泉古园。
记者探访
鲜有沈阳市民了解滑翔小区前身
滑翔广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滑翔路与凌空二街交叉路口旁。昨日下午,不少居民围坐在树荫下休闲娱乐,他们大都生活在附近——铁西区东南部一片面积最大的住宅区——滑翔小区,但其中却鲜有人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在1927年时诞生过东北地区第一所私立大学。
虽然,滑翔广场也曾作为冯庸大学的旧址举行过沈阳市各界人士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万人签名活动等,但在其周围却没有找到与这段历史有关的痕迹。
昨日,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在附近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家对于冯庸及冯庸大学都没有太多的了解。
其实,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选入的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中,就提到过“冯庸大学”。而台商张文琦先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滑翔”是约定俗成被叫下来的,但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一个记载着血泪和耻辱的名称。
滑翔小区所在位置的前身就正是冯庸在1927年投资开办的私立大学冯庸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摧毁了冯庸大学,并在此地修建飞机场,人们称机场为滑翔机场,因此“滑翔”的名字也就这样得来了。
冯庸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育报国:创办大学且完全免费
冯庸自费创办的冯庸大学,不但为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也是第一所拥有军用教学飞机及机场的大学,而且完全免费,他这义举也一直为东北人所景仰。
1927年8月8日,将冯家全部财产310万银元捐作冯庸大学的校产,冯庸大学成立,时年26岁的冯庸担任校长兼训练总监,其校址位于铁西汪家河子村,也就是现在的铁西区滑翔小区附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该校扩充为工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学生总数达700余人。当时冯庸大学是东北少有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
冯庸规定,除课堂上应讲授的课程外,人人都要受军事训练,每日实行强迫运动一小时,即便是严冬积雪,学生也要坐卧雪地反复苦练,以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
9月22日,日军将冯庸大学校长冯庸逮捕监禁,最后在友人帮助下,10月3日日军释放了冯庸。1932年10月1日,冯庸大学师生在北平西直门崇元观五号的前陆军大学校舍复校,张学良参加了开学典礼。
1933年6月,冯家私产基本耗尽,冯庸大学再也没有恢复学校的力量了。经张学良同意,冯庸将学校并入东北大学。作为东北的第一所私立大学的冯庸大学,历时6年宣告结束。
航空报国:与张学良筹建东北空军
1923年,张学良受命亲自任航空总办,于是一手创办航空学校,一手扩展航空力量。作为张学良的好兄弟,冯庸自然不会让张学良一人筹建东北空军,他也在航空处任职参赞。1925年,冯庸被任命为东北空军少将司令官,并前往欧洲学习。
在冯大建校后,冯庸先后出资购买了三架飞机。其中一架为“赤马”号,这架飞机通体被冯庸刷上了红色的油漆,另一架为“辽鹤”号,是一种运动飞机,中文名字叫“燕子”。
冯庸很早意识到,中国与日本的战争不可避免,必须在战争未正式打响之前,为国家培养人才,而空军驾驶员无疑是当时的稀缺资源,冯庸购入飞机也是希望能够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在战争爆发之后投身空军,为国效力。
冯庸的想法最终得以实现,“九·一八事变”之后,冯庸大学被日本军队所占领,这其中就包括了其飞机场与三架飞机,冯庸大学的学生先后有数十位投考到空军院校,在日后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敌报国:成立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
1931年9月21日,日本关东军冲进冯庸大学,将校长冯庸带走软禁,并将教室、宿舍的箱柜洗劫一空。当晚冯庸大学大部分师生有组织地在马三家子火车站乘车撤到北平。张学良特将北平西直门崇元观五号的前陆军大学校舍,用来收容这些师生。日军占领冯庸大学后,将其改建成飞机修理试飞机场,也就是后来的滑翔机场。
冯庸被日军扣押后,先是软禁在沈阳大和旅馆,劝降不成,又将他劫持到日本东京。后冯庸在一名日本朋友的帮助下逃离虎口,从上海绕道回到北平,继续主持冯庸大学校务。1931年11月1日,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誓师成立,先后参加了淞沪、热河、长城抗战。 北国网、辽沈晚报首席记者 吕兴琳 记者 夏雪
昨日“冯庸将军墓落成暨骨灰安放仪式”在沈阳举行,包括学者及其亲属等社会各界人士见证这一历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