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司马懿的政治智慧:以退为进成功熬死了诸葛亮

2016-11-30 08:37:08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伐魏,一直到八月份去世,半年中,除了跟胡遵、郭淮在阳遂附近干了一仗之外,没有任何作为。不是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伐魏,一直到八月份去世,半年中,除了跟胡遵、郭淮在阳遂附近干了一仗之外,没有任何作为。不是他不想打仗,实在是无仗可打,因为司马懿不跟他玩,自己在渭南筑垒做宅男。等到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他才伸伸懒腰,出门透透气,“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见《晋书》)

《三国演义》第103回也叙述了“对决五丈原”的故事,只不过做了些艺术加工,比如司马懿的宅,在小说中已然不再是主动策略了,而是客观上被打怕了的结果,----为了逃命,先是丢盔;上方谷受困,差点儿卸甲。貌似真的吓尿了,随后才学了个乖,传令曰:“渭南寨栅,今已失了。诸将如再言出战者斩。”不但自己宅,还要求大伙儿一起宅。

司马懿一生宅过许多次,与如今的御宅族不同,他的宅,类似于躲猫猫,属于有所为而宅,各种智慧。初出道时,曹操聘他担任司空府吏员,他借口患有风痹,不能正常活动,于是宅了些时日,显然是为身价而宅,待价而沽!再如与曹爽博弈的那次,他宅了将近两年,收获就不说了,地球人都知道。扯远了,还是回到小说里,看看司马懿的宅,还有什么可挖。

固长补短的长短智慧。

“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古时候打仗,似乎特讲究文明礼貌,就跟打麻将似的,上家不出牌,下家只能等着催着。诸葛亮着急呀,天天派人叫阵,司马懿只装没听见。

小说里写的原因不够准确,“坚守勿出,彼久必自变”,怎么个变化,没说清楚;信史里,司马懿是这么解释的,“诸葛亮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都受挫而返。即使以后他还会出兵,将不再攻城,而是寻求野战,地点必在陇东,而不会在西边。诸葛亮常以粮少为恨,回去后必然广积粮草,我估计不经过三年,他是不会出兵的。”野战之利,在于速战速决,病根是给养啊!

司马懿的分析,可谓知己知彼。

曹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给养不愁,两面作战也禁得起,何况此时陆逊已经退兵了!这是曹魏的长项;打仗就不同了,取决于诸多因素,必胜的仗,基本是不存在的,常胜将军,也只能生活在文学作品中。

蜀汉呢,一州之地,道路阻隔,财力有限不说,运输就是个大问题,人吃马喂的,消耗不起。虽然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也不过是聊解无米之炊罢了,最终还得依靠士兵就地屯垦,比如“孔明在祁山,欲为久驻之计,乃令蜀兵与魏民相杂种田:军一分,民二分,并不侵犯”。

这一点,司马懿清楚,是以宅,用所长、固所短;诸葛亮更清楚,是以急,也是差不多的意思。两个老冤家,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都在考虑扬长避短。盖趋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

从实际效果来看,司马懿得分略高一些。

以迂为直的迂直智慧。

迂,即迂回;直,即径直。迂直智慧,说白了就是如何把一群鸭子赶进鸡圈的游戏,将鸡挪个窝,换一种思路或方法而已。

诸葛亮的办法有点损,“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曰:‘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他也是没辙了,只能出此下策以求决战,先侮辱了再说,如果激将成功,不失为一种化直为迂之计。

司马懿到底也是凡夫一枚,心中免不了大怒,好在涵养功夫了得,脸上佯装笑容,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信史中,面对“巾帼妇人之饰”,司马懿并未问及其他;“食少事烦”,出于不久后诸葛亮的再次派使者求战。此处合并来写,虽然未尝不可,但是弱化了诸葛亮的焦虑,同时却强化了司马懿的这种智慧。

赶鸭子进鸡圈,那是不讲理。司马懿生气,也属于正常。

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明知诸葛亮醉翁之意不在酒,偏就不上当,继续我行我素的宅,还和颜悦色的跟使者套情报。所谓“察者智,不察者迷”,这一份以迂为直的情绪驾驭功夫,当真叫人佩服!诸葛亮在得到使者的详细报告后,也不得不表示由衷的钦佩,“孔明叹曰:彼深知我也!”

在管理学中,此类智慧还可称为阴阳之道,阴为里,阳为表,表和里的关系,完全不一致,以表盖里,以阳饰阴,本质完全被掩盖起来,以达到迷惑对方,有利于自己的目的。司马懿宅的迂直智慧,类似于以静制动,以弱制强,以假乱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阴以有为,阳以不为,难怪诸葛亮毫无办法,出了一个大失水准、有亏身份的招。

以退为进的进退智慧。

司马懿宅得优哉游哉,那么有没有阻力呢?当然少不了!手底下那帮丘八们,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诸葛亮想决战五丈原,他们也想。眼看主帅受辱,众将不忿,入帐告曰:“我等皆大国名将,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即请出战,以决雌雄。”言下之意,如果再这么宅下去,脸蛋子还要不要啦?

这里就涉及进退之道了。张居正曾说,“进可以全国,退可以保身。君子宜惕然!”司马懿如果固执己见,当然是对的,下一道死命令即可,因为与诸葛亮野战,并无取胜的把握,若是失败,于国于己都是不利的。但是司马懿没有这么轻率的施为,而是以退为进,稳定军心。他对大家说:“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众将俱忿怒不平。懿曰:“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众皆允诺。

退一步,跟大伙儿趋同,再将球踢给皇帝。魏明帝也不傻,卫尉辛毗在旁边一点拨,他就清楚了,然后君臣演双簧,重申了宅的意义,谕曰:“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众将只得跟着宅,不宅不行。

司马懿以退为进的目的达到了,这种进退智慧区别于官场常见的所谓谋略,后者的特点是先利自身,属于谋己;司马懿的特点在于先忧天下,属于谋国。所以,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高下立判矣!

诸葛亮对此也是如是评:“彼本无战心;所以请战者,以示武于众耳。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此乃司马懿因将士忿怒,故借曹睿之意,以制众人。今又播传此言,欲懈我军心也。”以制众人,一也,懈敌军心,二也,以退为进,一举两得。

司马懿终于心安理得继续宅了,诸葛亮则越发的不妙,这边厢有劲没地使,那边厢东吴根本没使劲,闻报“吴兵无功而退“,他一口气没接上来,居然晕倒了,然后就”秋风五丈原“,蜀汉统治层出现了断崖式剧变。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原来人是可以被别人宅死的!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